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七章 法统
    齐国是大国,在项燕、鲁阳君看来,只要齐国与楚赵两国一同合纵抗秦,那天下事大有可为。唯有太傅孔谦不动声色,仿佛没有听到三国会盟。待齐王田建回去休息,熊荆才向他请教如何看待三国会盟。

    “大王有所不知,”孔谦终究做过魏相,并非不懂治国、不懂政治。“齐,商贾之国也。田单复国后齐之工商之民逾盛,楚国工商之民不过两成,齐国工商之民已逾四成,楚秦战时,诸物购于齐国,据闻齐国户户为工、人人为贾。

    如此之国,可战之卒寡矣。与其会盟不能得其军,只可得其地利、得利粮秣、得其百货,加之赵国,亦不可为胜。”

    “啊?”知彼司对齐国虽有探查,但主要探查的是齐国的朝政、权贵、军事,从未去了解齐国的社会等级。孔谦之语让熊荆很吃惊,一国工商之民逾四层,这是难以理解的高比例。

    “大王不知否?”孔谦有些疑惑,他以为熊荆什么都该知道。

    “大傅,学生虽知齐国多商贾,不想竟如此之多。”熊荆苦恼道:“已逾四成,齐国可战之卒岂非只有二十余万,与楚国相仿?”

    “然。”正常情况下工商之民是不征召的,所以工商之民不可受爵。百工还好一些,商贾、有市籍者的地位仅高于谪吏(有罪之吏),比赘婿和闾左地位要低,虽有钱,也是‘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列国对工商都进行限制,尤以秦国为最,齐国商业繁荣,但也限制工商,直到田单复国后拥立齐襄王,齐国朝廷渐渐对工商业失去掌控。

    “我以为大王不可对齐国期许过甚。齐,贫民多矣,富民不召。所谓‘一阵两心,前重后轻,故重而不坚’,早已有之。”孔谦隐晦的道,很快他话锋一转,转而说起了楚国。“楚国行敖制,县邑为求甲兵,耕者税愈重。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春夏之交多倍贷,然民多不能与息。若急,唯逃亡以自捐。江东之农多逃亡也。”

    孔谦一提江东之农,熊荆的脸色就不太好看。他是大王,平日从未接触庶民,更少有了解贫民。因为地广,又少有兵事,楚国庶民确要比别国过得好,但庶民的生活到底如何,他知道的极为有限。楚国行敖制之后,庶民逃亡一时暴增。

    以前楚国是一国,逃到他县无用,除非是逃亡别国。现在各县邑自成一统,为求兵甲皆重视丁壮,为增加人口,不说欠贷之民,就是罪人也敢收留。

    江东移民也是如此。淮上是熟地,自愿移民的多是贫民和不能与息的借贷民,在陈县属地上耕种的不是陈人,而是项人、漾陵人、阳夏人等等。等于是,大家都在挖对方的墙角,陈县破产农民逃到了项县,陈卜一般是追究不到的;项县破产农民逃到陈县,哪怕项燕已经是候,也是追究不到的。

    “太傅以为当如何?”熊荆看不出喜怒,只向孔谦问策。

    “请大王限制商贾之倍贷,再派大臣于各县邑巡视。”孔谦道,“亦当敕令各县邑不得加税。”

    “此……”熊荆笑容有些干涩,因为这三条他一条也做不到,即便做了,下面也不会听。

    “此皆不可。”熊荆道。“借贷你情我愿,如无恶习,以楚国当下之税负,何需借贷?既已借贷,哪怕子钱十倍,卖儿鬻女、倾家荡产,也应归还。”

    “大王此言差矣。民若破家,国又何存?”孔谦不言仁义,只说功利。“又或民附于豪强……”

    “太傅缪矣。”熊荆摇头。“敖制之政,就是要迫庶民依附于封臣豪强,便如锻钜,需重锤使其紧密,唯紧密方能成材。不依附于封臣豪强,又染有恶习、不能自持,于国何用?”

    “哎!”孔谦长叹一声。他懂熊荆治国的逻辑:先是杀尽官吏(实际官没有杀,只杀了吏),从而让整个国家变成洪水泛滥、猛兽横行之地,民众得不到丝毫的安全感,不得不依附于封臣和诸氏,再以封臣诸氏为骨干,重铸整个国家。

    这个国家没有平等,只有等级,不讲仁德,只倡勇信。要摆脱庶民的身份只能靠上阵拼杀,然而成为誉士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封闾有限。

    这也是熊荆拜他为太傅、请他为誉士讲授礼的原因。儒家讲究和而不同,墨家则提倡天下大同。和,是指各等级相和;同,是指各等级平等,楚国抑制墨家,提倡儒家的原因不言自明。

    “我闻大王曾言‘勿全生,毋宁死’,而今庶民附于封臣诸氏,此迫生也。”叹后孔谦说道。他是真的感叹,并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太傅谬也。”熊荆也叹了一句。“庶民为甲士者,可推选信任之人立于外朝,此上下数千年之未有也。太傅当知昔之外朝国人,并非庶民。”

    “然楚之庶民处处制于封臣,动则得辄,并无自由可言。”自由是熊荆新造的新词,但因为语义上的关系,很多人对它很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太傅以为何为自由?”熊荆不得不追问。“为所欲为才是自有?无拘无束才是自由?不婚不育才是自由?爱男子胜过爱女子才是自由?皆否也。自由是凡为甲士皆可参与国政之自由、是不得侵犯私臣之自由、是不经许可不得被他人虚借之自由。

    自由非指一人之自由,自由乃指一人合于众人、参与众事之自由。

    一人可以有为所欲为之自由、可以有爱男子胜过爱女子之自由;而依附封臣诸氏之庶民,虽无一人之自有,却有于众人中参与众事之自由。若一人有参与众事之自由,又想为所欲为,欲求一人之自由,众人或将弃之、或可诛之。昔年诛少正卯,便如是也。”

    自拜太傅以来,熊荆对孔谦素来尊重,但今日听孔谦混淆自由的本意,他不得不反问纠正。这番话说完,他忽然意识自己此举不尊师,当即拜而谢罪。

    孔谦倒未曾生气,因为他适才也激动了。孔子的儒学以礼为本,其后的孟子以仁为本,再之后的荀子以君为本。社会不断演进,时代不断更迭,哪怕是孔子的后裔,也会情不自禁脱离礼本主义而掉入孟子仁本(民本)主义的巢臼,而这正是当年孔子所不曾提倡的。在孔子的思想里,君、民都无足轻重,不恪守礼仪,国将不国。

    师生的互相推让使得气氛终于轻松起来,熊荆道:“不可强令商贾降低倍贷,唯有使各县邑之巫觋,以低子钱之贷借于庶民,如此,庶民可得喘息。”

    “不信鬼神者亦可借?”孔谦笑了笑。

    “不信鬼神自不可借。”熊荆道。“一人若不信鬼神、不畏天地,如何使其还贷?一人若无巫觋、信众相助惩戒,如何摒弃恶习?”

    “君子当敬鬼神而远之。”孔谦笑容不减。

    “若是君子,就不会沦落到借贷度日。”熊荆无可奈何。他知道巫觋多数小气,这笔贷款最终还是他出,这又是一笔大钱。

    “我闻大王遍召巫觋善辩之士,不知所谓何也?”孔谦再问,这时他的笑容收敛了。

    “学生欲重建灵教,以使楚人不为异族异教所侵。”熊荆告道。他知道孔谦所谓何事,于是主动说起道:“学生不欲为天子。”

    只有孔谦明白熊荆说的是什么,他很认真的道:“大王不为天子,何以治国?我观今日天下,统于一者势已成,非秦即楚也。大王不为天下,何以治天下?大王欲行商政乎?”

    商政、周政既相同又不同。相同之处都是要借神或者借天,为自己的统治背书,简而言之,就是法统,或者正统。楚庄王列阵于洛水之南而问鼎,然而法统在周,只能退去;秦武王举鼎,只因天眷周人,故而绝髌而死。

    虽然都是借神、借天标榜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但商政的王本是神灵。并不是像孔子说的那般,‘周政,郁郁乎文哉’,周武王最开始也用商政,延用商王的日号以及帝号,被尊为‘帝日丁’。

    只是商人蔑视周人,不服统治的他们发动了三监之乱。周武王虽然占领了朝歌,但作为神灵的他却没有法器,代表神灵的法器(玉器)全被纣王置于露台,付之一炬。叛乱者却从先王的陵墓中取出比纣王焚毁法器多的多的法器,致使周人在意识形态上的努力完全失败。

    恼怒的周人将所知的历代商王陵墓全部掘毁,并且抛弃商人王即神灵的法统,宣扬‘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确立新的法统,这个法统就是天子。

    “学生不欲行商政。”熊荆不得不妥协。他不想成为现世神,那是埃及人、日本人才干的事情。成为现世神,他就要娶自己的亲媭媭或者亲妹妹,如此才能保证神灵血统的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