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4章 破译甲骨文!
    娱乐之最强大脑 作者:昊鲤

    第284章 破译甲骨文!

    一个“biáng”字,难住了众多同学,当然也有个别同学知道的,这个字各种输入法都打不出来,或者打出来呈现的不是汉字,而是一个写着“biáng”字的图片,这个字可以说是个组合字。

    biáng,专用于biángbiáng面,关中传统风味特色面食,这个“biáng”字有多种写法,来历各不相同。

    李凡便挑选出自己写的这个字,而阐述出了其中一则故事,他道:

    “传说,一位集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于一身的秀才来到咸阳,他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于耳,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步进去。

    这碗面闻着味道香极了,秀才口角流涎,叫了一碗面,吃得那叫一个狼吞虎咽,顷刻间碗中罄净,他擦了擦满头的大汗,摸了一下兜,顿时慌了,囊中空空如也。这个时候他这个后悔啊,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自己干嘛是个文秀才啊,要是个武秀才就好喽,吃个霸王餐,你又能奈我何?

    站在一旁的店小二斜着眼耸着肩,一脸坏笑,早把秀才的窘态看得个真真切切。秀才刚要开口之际,小二便堵住了他的话头,‘客官,本店小本经营,概不赊账。’

    秀才无奈,只好在身上这摸摸那摸摸,寻思着找出几个零钱来,脑袋里正思量着脱身之计,他还随口和小二搭话,以拖延时间。

    秀才问:‘小二,你家这面何名?’

    ‘何名biáng!’店小二学着秀才的腔调说:‘biángbiáng面。’

    秀才疑惑地问:‘biángbiáng面?biángbiáng字咋写?’

    这家面店可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其面做得特殊,面与面板摔打撞击而出‘biangbiang’之音,故称biángbiáng面’。

    ‘biangbiang’二字咋写,店家做面,客人吃面,谁也没去想过,况且,古代也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几个有文化识字的,目不识丁的人多着呢。

    见店小二答不上来,秀才顿时有了主意,他说:‘小二,你与老板商量过,本人今天没钱,可否写出‘biángbiáng’二字,换这碗面吃?’

    店小二问过老板后,回来道:‘成。’

    秀才心里嘀咕,怎么赖账呢?古往今来偏偏没有这‘biángbiáng’二字。书上没有,岂可生造乎?”

    同学们问道:

    “对啊,怎么赖账啊?”

    “这个biáng字怎么赖出来的?”

    ……

    李凡笑道:“秀才是这么赖的,此时处于窘境的他满腹心酸,一腔惆怅,想起了他悲催的人生,寒窗苦读几十载,如今功不成,名不就,众目睽睽下,落到赖账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

    他一急,心里大骂皇上:什么日月当空照?民间疾苦,哀鸿遍野;宫闱倾轧,豺狼当道;贪官污吏,横行乡里;我秀才寒窗苦读,就因无钱无人,打不通关节,获不取功名,日月何照之有!天理不公啊!

    秀才想到这儿,一声大喝:‘笔墨伺候!’”

    李凡说到这儿,提起钢笔,笔走龙蛇,边写边说:“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

    “biáng”字再次落笔,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意思哈。

    李凡放下钢笔,道:“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从此,biángbiáng面名震关中。这个字更是以笔画庞杂而让世人震惊!繁体字达到了56划!咱们主席宴请宾客的时候还特意提到了这个biángbiáng面。”

    众人纷纷道:

    “再来一个字,李凡!”

    “再来个字!”

    “长见识了啊。”

    ……

    顾亚婷怀里抱着笔记本,刚走进教室便见众人正团团围着李凡,她疑惑地问:“他们干嘛呢?”

    有个女生想了想,“哎,食色性也!”

    这姑娘要不是对这句话理解错误了,要不就是古为今用了,“食色性也”出自于《孟子》,是告子所言,正常的结构应该是“食色,性也”,就是“喜欢美好的事物,乃人之本性”的意思。这句话与孔子没关系,也与今日普遍理解的“食、色、性”没关系。

    不过不打紧,这句话今义概括他们的谈话太准确了,他们的确是从最初的“性”谈论到了“食”,没毛病。

    顾亚婷走进室内的时候,铃声恰好响起,开课了。

    坐到李凡的身边,她扫了一眼李凡本子上的字体,问道:“这面好吃么?”

    “我也没吃过啊,要不十一黄金周期间,咱俩儿抽出时间去当地吃一顿,什么biangbiang面啊,肉夹馍啊,肉丸胡辣汤啊,吃个饱!”

    说到这儿,两个人味蕾欲开,然后都摆着手指头算时间,再然后便都不再言语了,这个话题就此终止,这黄金周哪还有什么多余的时间?

    片刻后,孙教授风尘仆仆地走进了教室,致歉道:“不好意思,同学们,来晚了一些!”

    走到讲台处,将u盘插入设备中,调下幕布,今天的《汉字发展简史》一课开始了。

    “同学们,我们今天这一课,首先从甲骨文开始,甲骨文,是我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它记载了3000多年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甲骨文的发现开辟了我国学术史的新纪元,把我国的信史提前了1000多年。

    ……

    在座的同学们,有谁知道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人是谁?”

    孙教授目光瞥向台下同学,他的目光率先落在了李凡的脸上(或者说他的目光在开课之始便多次落在李凡的脸上)。而此时李凡的面部表情有一点点凝重,眉头微微锁上了一些,两条剑眉显得略略高挑。

    这是一种疑惑的表情,也可是说是疑问的表情,因为两种表情太过相似,孙教授明显理解成了前一种,于是并没有提问他,他的目光略一偏移,道:“顾亚婷,你回答一下。”

    顾亚婷起身,道:“清朝光绪年间的王懿荣于1899年发现的,这个人是金石学家,他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看似文字的图案,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后,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于是甲骨文便正式出现了。”

    孙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的对,请坐。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安阳的小屯村,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

    王朝没落,时局动荡,小屯村村民得知甲骨有利可图后,便开始了无数次的狂挖滥掘。他们搭席棚,起炉灶,争地盘,还经常为此大打出手,直挖得小屯村‘千疮百孔,沟壑纵横’,将挖出的甲骨被坐地收购的商人和洋人卷去,大量遗落或流失海外。”

    孙教授说到这儿,开始唉声叹气扼腕痛惜起来。

    “甲骨文发现到今天才119年,经过我们华国历代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已经释读出甲骨文字1500个左右,但是还余下近3000多个甲骨文字是没有考释出来的未释字,就算释读出来的字中,依旧有500左右是存在很大疑问的……

    华国文字博物馆官网这几天正准备发布悬赏公告,如果有团体或者个人破译出了未释读的甲骨文,或者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的,该研究成果一旦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那么单字奖励10万元。”

    哇!

    众人一片惊叹。

    “多少?一个字10万?”

    “太值钱了吧?”

    “知识就是力量啊,有知识就能致富啊!”

    ……

    马强拉了李凡一下,问道:“老师说还有多少没破译?”

    “3000多。”

    啪!马强拍了一下桌子,“发财啦!破解出100个就1000万啊,有这钱哥们儿一辈子周游世界去!”

    甲骨文破译这儿事儿,忒难,它涉及到语言文字学、考古学等多方面学科,称之为冷门绝学毫不为过,而且容易破译的早已经被前人破译了,留下来的都是“老大难”问题,而且其中还有大量地名、氏族名、祭名等等专有名词,很多专有名词仿佛和咱们这个世界没有丝毫的联系。

    现如今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那也是少之又少,原因很简单,甲骨文龟甲兽骨材料都比较古老了,研究起来比较困难,好研究的也让前辈们研究光了。

    于是很多年轻学者纷纷转行去做秦简、汉简的研究,这些新发现的材料更容易出研究文章,更容易成名。

    孙教授摁动翻页笔,幕布上投出来一个图案,这个图案的内容是:一个动物脑袋上长了两支尖尖的耳朵,再往下,有四肢手臂两条腿。(甲骨文打不出来啊,可怎么办,崩溃!)

    “同学们,这个萌萌哒的字念什么?猜一下。”

    无数同学举手。

    “老师,这个字念‘猫’!”

    “狐,狐狸的‘狐’!”

    ……

    “都不对,这个字是‘鼎’字,古人用的‘鼎’。”

    众同学脑补了一下,恍然大悟。

    摁动翻页笔,又出一字,同学们继续答错,孙教授笑道:“这个字是‘羊’!”

    连续出了几个字,孙教授的目光不时地瞥向李凡,毕竟李凡在这个教室里可是国学基础最出众的了,别说这个教室了,就算是华国文化圈子里,30岁往下的所有学者中,李凡将其他任何人“斩尽杀绝”。

    一个老师抛出难题来,基本上都会问班里成绩最好的同学会不会,这是老师的天性使然,不过孙教授目光一次次瞥向李凡,然后渐渐地被他的表情弄糊涂了。

    这是什么表情啊?他严肃,眉头紧锁,一直不苟言笑,不是一个正常的学生听课的状态啊,而且他的眉头越锁越紧,仿佛还有点儿微微摇头的倾向,孙教授慢慢地终于读出来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欲言又止的质疑。

    此时,幕布上是这样一个字:一个“竖”,“竖”的左侧是接着四个有一定弧度的“横”,四个横两两一组,两组之间有明显空隙。整个字的形态仿若旗子迎风飘扬。

    “这个字是‘?’(注:yǎn),?,像旗帜飘扬的样子。大家注意啊,这个甲骨文的一‘竖’,是不是很像旗杆?”孙教授说到这儿,实在憋不住了,他指了指李凡道,“李凡,你有什么高见么?”

    注意啊,孙教授对其他同学一直说“你认为是什么”“你觉得呢”之类的话,但到李凡这儿,变成了“你有什么高见么?”孙教授不至于在课堂上还对自己学生发问这事儿想什么合适的措辞,可能是下意识的一种强调,毕竟李凡在学术圈子里,已然是学者的身份了。

    李凡起身,道:“孙教授,课后我向您阐述一下我的拙见可否?”

    “没关系,但说无妨!”

    李凡略一沉吟,道:“孙教授,我个人认为这个字应该是‘中’字。”

    孙教授皱眉,大惑不解,道:“为什么呢?”

    “孙教授,我可以上台写几个字么?”见孙教授点了点头,李凡走向了讲台,拉开一面黑板,连续写下了几个甲骨文。

    解释甲骨文不上台还真不成,毕竟嘴巴也描述不出来甲骨文的样貌。

    李凡写的这几个字,都与幕布上投影的字很相似,有个明显的特征是,一“竖”中间多了一个“口”字(或者,也可以做如下脑补:汉字‘中’,其中‘竖’的一侧分别接上两组(或个)有一定弧度的‘横’,并分别置于“口”字上下,统一于“竖”左侧或右侧都成立)。

    这几个字一出,其他同学都迷糊了,但孙教授心中明白,这李凡真懂甲骨文!起码研究过!

    李凡道:“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主要为我国商朝后期占卜吉凶之用途。卜辞可借用该字表示‘中丁’‘伯中’之‘中’——”李凡说到这儿,又在黑板上将幕布上本有的那个甲骨文圈了一下,“我认为,这个字是其他这几个字的出文。”

    孙教授皱眉道:“《说文解字》所说,旌旗之游,?蹇之貌。而这一字义在《康熙字典》中也是如此,用它破译这个甲骨文是没有问题的。”

    李凡站在台上面带微笑,朗朗地道:“这个字的造意像建中的旗形,卜辞有‘立中’既‘建中旗帜’表示有‘大事立中可以聚众,又可借以观测风向……所以,学生认为,这个字是‘中’,而不是‘?’。”

    同学们都听傻了,听懵了,如坠云里雾里,根本听不懂,说的什么东西啊,完全超出了自己的知识库啊。

    孙教授沉眉思索,“你这种观点倒是很新颖啊!”

    讲台下,顾亚婷噗嗤一笑,妥了,10万!反正在顾亚婷的记忆里,认识李凡后,李凡在国学方面就没失过手。

    孙教授又问,“那其他几个字呢,你有什么高见么?”

    唰唰唰,黑板上再次落下两个甲骨文,分别是“狼”和“狈”的甲骨文。

    李凡道:“‘狼狈为奸’的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了,据说狼的后腿短而狈的前腿短,所以狼和狈就一同出外觅食。狼用前腿,狈用后腿,前腿搭在狼的身上。这样它们可以跑得很快。这就是狼狈为奸了。

    但是,狈其实只是一种传说,自然界里并没有‘狈’这样一种动物,可甲骨文中却将这个字破译成‘狈’,我个人是持保留意见的。”

    孙教授问答:“你的高见是?”

    “老师,我就是瞎分析哈。大家看看这个‘狈’是由两部分构成的,这是一只‘贝(甲骨文)’夹住了一只‘犬(甲骨文)’的尾巴。在西周的金文中这只‘贝’又被移到了犬的右边,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甲骨文‘狈’在卜辞中是用如动词的,和犬、马连用,我们可以把狈理解成为一种针对马或者犬的一种动作和行为。

    把一只活贝夹在犬的尾巴上,可能是为了驯化狗,使其在不停地挣扎中失去野性。晚商时代正是野生动物逐渐被驯化畜养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动物驯养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所以我说,狈应该就是一种驯服狗的技术,并不是动物。晚商墓葬常见腰坑殉狗,并出现了狗伴武士作为殉葬都说明晚商殉狗技术的出现。

    这个字,也是错解!”

    孙教授再次点了点头,“有道理啊!”

    台下顾亚婷心道:妥了,20万!

    第284章 破译甲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