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二百零一 威胁和拉拢
    有了老主事的榜样,胄案所属官吏们看李不弃的目光中都多了一分发自内心的畏惧。但是让下属只是畏惧的上位者其实是很危险的,李不弃深知这个道理。要想安全,必须要打一批,拉一批。杀完了鸡,要给猴子们点儿希望才行。

    他坐回桌案后让官吏们都进来拍着手边的卷子说:“这些卷子答的有好有差,但是我比我预料的要好。”

    说着他拿起一张白卷向大家展示:“象曾主事这样什么都不懂的人只有一个,其他人或多或少都能答上一些。这说明大家平日办差都是用心了。”

    这时候大家才明白为什么李不弃毫不犹豫的就杀了老主事这只猴子,原来是拿着判官不当干部啊。李不弃的意思很明显,答的多少不重要,态度才是最重要的。这位曾主事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对新任主官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那是肯定要付出了代价的。

    看到众人脸上精彩的表情,李不弃继续说:“我考的这些东西大家以前不在意,我想可能是没有人明确的要求,这个错误应该不在大家。”都是在衙门里混了这么多年的老狐狸,听话听音,这些官吏们立刻听明白是不会穷究考试的成绩了,纷纷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但是李不弃下一句话又让他们又支楞起了耳朵:“但是陛下对军器制作时刻挂念,总担心着不敷用、不合用,我们既然在胄案作事,就要为陛下分忧。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但是以后不能一直如此。大家不是进士出身,也是恩荫入仕,都是聪明的,既然不懂可以学。给大家一月时间,把不懂的事情都学会了,一个月后我们再考一次。如果到时候还有人什么也不懂,那么本官可就只能认为他不是脑子不好使,就是存心不想干这差事了。大家有没有意见?”

    一位主事小心翼翼地问:“李判,下官想问一下,大家都去学这些事了,差事谁来干呢?”

    李不弃说:“学本职的事情时难道还什么都做不得吗?而且这几个人可以免考了,若是有谁觉得力不从心,可以让他们先把担子担起来。”说完他念了十几个名字,大部分都是公吏,只有一个是主事。

    一边念,他还一边把这些人的卷子向所有人展示出来,果然都是答的调理清楚的。这下众人再没有话说。

    李不弃最后说:“本官刚刚上任,有些事情还需要亲身了解胄案具体事宜再定,今日大家回去,一切公务先按往日成例处理。若有改变,本官自会知会你们。”

    众官吏正要告退,李不弃又说:“程都管请留步。我见你对胄案事物了解甚详,你便帮我先检点文书、资材如何?”

    一个四十来岁古铜脸膛的公吏连忙出列:“遵命。”

    众人散去后李不弃走进正堂请都管程钧坐下,程钧连称不敢。李不弃说:“我第一天上任,对胄案的事情还是一知半解,还需要程都管给我讲讲胄案的详情,时间恐怕不会短了。都管不能让我总是仰着脖子吧?”

    程钧心内不禁有些惴惴,心里说:“看你出的题就知道你把胄案的情况摸了个儿底儿掉,现在却让我给你介绍情况是何用心?”

    不过李不弃是上官,他只得坐下。差役上了茶来,李不弃说:“胄案的差事是执掌修护河渠、给造军器之名物,及军器作坊、弓弩院诸务诸季料籍。这河渠之事自有成法,可以稍稍放一放。但是官家对军器造办一直不满意,却需要先行整治。听人说军器造办这一块儿一向是全赖都管打理的,所以我想先听听都管的意思,这一块儿现在有什么问题,该怎么改。”

    听李不弃是向自己求计,程钧稍稍放了点儿心。李不弃的名声他是如雷贯耳的,很清楚不能像以前糊弄那些文官一样敷衍李不弃。但是他不明白李不弃到底想要如何,而且心里有忌惮,所以只捡着一些明显的问题说,比如工匠困苦,派工混乱之类,又提了几条还算切中要害的建议便停了下来。

    李不弃点点头说:“程都管不亏是匠人家出身,对军器作坊果然了解非一般人可比。以后这军器造办方面的事还要多多仰仗都管。”

    程钧忙称不敢,心里却感慨从没有一个文官在判官这个位置上还能对他这样的小吏如此谦逊。但是李不弃说完这句话后向门口看了看,见差役和从人都在门外,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我不是跟都管客气。一直听人说都管是个人才,我自然不能让你埋没了。只是听说都管以前作些买卖,我劝都管一句,今后就不要作了,免得瓜田李下说不清楚。”

    冷汗立刻就从程钧周身的毛孔中冒了出来,不由他猜想自己和小吏们虚报账目,从作坊往外倒蹬铜铁之类物资的事情可能让李不弃知道了。但是从李不弃的语气来判断,似乎李不弃并不准备追查以前的事。

    自觉得帐都做平了,李不弃未必就能抓住证据,程钧咬咬牙打定主意摸一摸李不弃的真实态度。看李不弃说这话究竟是真的不准备追究,还是只为了麻痹自己这些人。至于李不弃想从他们这里要好处的想法,他是不敢有的。他们每年上下其手虽然所获不少,可是李不弃这种大财主肯定看不上。

    拿定主意程钧连忙站起来:“李判明鉴。我等小吏并无俸禄,虽然有些陋规,但也难免于饥寒,因此大多不得不做些别的生意补贴家用。既然有瓜田李下之嫌,我便让他们罢手就是。不知李判可是听到什么风声么?”

    李不弃是有备而来,早已经打听清楚军器作坊的很多内幕。这位程都管和一干小吏,大匠是如何靠着作坊赚钱的他都一清二楚,就连销赃的下家杨四郎都查清了。只是他并不准备追究此事。

    李不弃不是包拯,以前的事和他有什么关系啊?而且抓着这些家伙的把柄,李不弃让他们往东他们就不敢往西。

    再者作坊里的工匠都说这个程钧的好处,说是作坊的运转离不开此人。能做到这个程度的人肯定水平是有的,如果能够收服就省了大事。

    见程钧还在试探,李不弃就说:“本官知道你们这些作吏的不拿国家俸禄生活不易,所以过去的事本官不想追究。但本官管着胄案,像是城北杨柳巷流出精铁的事就不允许再发生。当然大家若是好好干,本官自然会想办法让你们得到应得的报酬。”

    李不弃把程钧他们销赃的下家都点了出来,程钧再不敢抱任何侥幸心理。李不弃又保证考虑他们的收入,程钧连忙躬身,很诚恳地说:“李判放心,此事我一定做好。”

    李不弃说:“好,你先去办这事。明日早上你陪我各处看看,再清点一下各处仓库。”

    程钧退出后李不弃让小吏取来三司各种章程和文书看了起来。下午有几个小吏或是来请示或是来传递文书,一个个都小心翼翼的把前因后果解释清楚,生怕李不弃不满意。从这一点上看,李不弃通过又打又拉的手法已经初步立了威,至少在胄案的地盘上敢明着挑战他的人应该不多了。当然暗地里是否会有人动心思就不好说了,但是李不弃相信他很快就会让这些人摆正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