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五十二 打仗是万万不行的
    当天赵祯便下旨建设北都,可是没想到就因为诏书中有一句“为天下苍生计,朕当天子守国门”,诏书竟然被封驳了。

    封驳的原因很搞笑,御史们一天上了好几十本章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指责皇帝靠辽国太近是逞匹夫之勇,拿国家社稷开玩笑。李不弃恶意的猜想只怕是这些文官门上生怕要跟着皇帝到离辽国更近的地方去,担心自己的安全呢,所以连皇帝装个逼都不允许。大宋的文官真是比皇帝还怂啊,怪不得大宋软蛋,以后改大怂算了。

    皇帝虚心纳谏的,见诏书引起这么大反应就把“天子守国门”这一句去掉了,可还是有人不断上本请求把向皇帝建议这样作的人治罪,还有干脆点名要流放李不弃的。李不弃只觉得好笑,但是这事儿从文官的角度来看却是个很严肃的文武地位问题。

    几位相爷和枢密使一级的大佬和少数较低级的官员是知道了辽人确实是虚张声势,皇帝这时候说“天子守国门”就是装下逼而已。可是李不弃要求皇帝封锁消息,因此大部分官员还不知道这事儿,真以为皇帝如今迷恋武事要上前线。

    文人爱联想啊!在他们看来,若是皇帝心里真的产生了天子守国门的念头将来可是对文官们在朝堂上压倒性的地位可是大大的不利呢。

    本来文官们以为饱读诗书了就没有不懂的事情,打仗那也应该是小菜一碟,可是现实立刻就教他们做人,看看陕西的几位帅臣就让人心里拔凉拔凉的。夏竦且不去说他,除了皇帝人人都知道这就是个混子;可范仲淹、韩琦、庞籍等人都是有知兵之名的,凑在一起也不能建功,反而韩琦给好水川之败弄得灰头土脸。这几个人都不成,正途考出来的进士里面谁敢说能领军和辽人厮杀?

    若是皇帝真的去了大名,就必须确保对辽作战万无一失,那个文官敢接这活儿?可是文官不敢接,那就只能用武将了。那么武人的地位必然会得到提升,这才是最可虑的。

    在这方面当今这位皇帝可是有前科。景祐元年,赵祯就任命了将门出身的王德用为知枢密院事,打破了宋初以后枢密院向来为文官把持的规则。这对文官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立刻动手把王德用赶出京城。

    当年他们把王德用赶下台可是费了不少脑筋。王德用的父亲王超出身真宗潜邸,也是混朝堂的老油条,王德用得了自家真传行事谨慎,根本就没有什么把柄可抓。最后文官们竟然说王德用相貌奇伟,不是作为大臣的相貌,孔子四十五代孙,御史孔道辅跳出来要求罢免王德用,群臣都跟着支持,赵祯无奈只好让王德用出京。

    敢动文官的奶酪那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不杀鸡儆猴以后恐怕还会再出现李德用、赵德用。王德用被调到地方还不算完,文官们把他不断调来调去,有时一年调两个地方,就想折腾死他。可是文官们低估了王德用的韧劲儿。王德用两代混朝堂,这种事见多了,心态好,再加上身体好,竟然挺过来了。

    现在王德用可正在河北知澶州呢,皇帝真去了河北肯定会想起这位前知枢密院事来。

    决不能给武人翻身的机会!我们文人不会打仗,武人会打仗,那就绝不能打仗,这样武人再有本事也白搭。于是一个两个官员都激烈反对在河北建北都。若不是吕夷简控制着一批官员支持皇帝,只怕这事儿要黄。

    几位相爷也都不想背上割地赔款的骂名,在这件事上一致支持皇帝——没危险为何不装逼?

    皇帝有相公们支持文官们不能把皇帝怎么样,但是可以给武人立榜样!要想找茬就不会缺少机会。文官们正在琢磨怎么如何挑武人的错处,河北边境上发生的一件事就正好让他们利用上了。

    就在辽国使臣进京的两天前,河北一道公文送到了枢密院,很快两位值班的枢密院副承旨就把公文送到了留守枢密院的任布老先生案头。

    任老先生打开看了一眼连忙细看,却是前几日有辽国侦骑入境窥伺,保州一个叫武英的都监率一指挥骑兵驱逐辽人并追至边界斩杀十余人而回。辽国小股侦骑入境,或是小股辽人越境抢劫的事从来就没有断过,而且在辽人大兵压境之时就更不稀罕,因此不是什么大事。

    任老先生一时没想明白枢密使正在河北,河北这种小事只要告诉自己一声,知道即可,为何两人郑重其事的把公文拿来给自己看。他捋着胡子说:“喔,斩首级数颗也算小胜,只是追至边界却有不妥,万一越界惹怒辽人引发大战怎么办?此事不赏不罚就是了。”

    余承旨却说:“副枢说得是。只是若是平时这样处置也就罢了,可下官觉得此时如此处置却值得商榷。”

    任布没说话,示意他往下说,余承旨说:“先帝下诏贼来则战,贼去不追,这些年都是如此。可是官家刚刚说要天子守国门,这些武夫便追击辽人到边界上,想是看到天子有意兵事便起了幸进之心,好战贪功。长此以往,只怕会为图功劳故意挑起战事。下官以为此风不可长,当严责之。副枢也当告诫官家引以为戒。”

    任布有些为难了。从文官的角度来看自然是能引起战争的因素一点儿都不能有,但是任布是知道内情的,辽人就是虚张声势,而且皇帝说了虽然知道了辽人的底细但是决不允许携带,否则要是辽人假戏真做可没处哭去。他是在边镇待过的,知道让辽人窥探了虚实的严重后果。若是真的处罚了那个都监,以后辽人再来犯境都不敢迎战,让辽人在看破大宋的底细那他这个枢密副使少不得要吃挂落。

    而且文书上说了,这个武都监只是追到边界上,并没说越界的事儿,因此严格来说并不算违规。因此任副枢只好采取拖延战术:“只是大战在即,随意处罚有功之人容易动摇军心。可再发公文询问此次交战有无越界。若是越界了自当定罪。”

    另一个承旨却说:“副枢,此事不可耽搁了。听说那些勋贵子弟这些日子都在校场上走马射箭,还说若辽人要战,他们便都投军请战呢。只怕官家给他们裹挟了去。其用心险恶啊。”

    李不弃给赵祯出的一条计策就是等辽国使臣提出无理要求时让勋贵子弟上演一出请战大戏,让辽国使臣看看大宋根本不怕战争,灭了辽人气焰。这个计策任布是知道的。至于近些日子勋贵子弟们突然热衷于习武了,也许是为了把戏作得更真一点儿吧,毕竟谁也不敢说东京城里就没有辽人奸细。

    但这事儿赵祯一概嘱咐不许外传,任布只好说:“此事有官家,有诸位相公们。你们就不要操这个心了。”

    好说歹说让两位承旨退下,任布以为这事儿就这样了,可其实两位承旨心里都不服气。都知道任布就是个不管事的,连任布的儿子都说老头子是个没用的,两人以为老头子又缩头了。可是对两个期望出头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出名的机会决不能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