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9章 及第
    孔昆在内书房里大大的丢了面子,李中易不仅没有惩罚他,反而婉言拒绝了孔昆的辞呈。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你以前不懂我不怪你,现在必须要懂!
    李中易只说了这一句话,便让孔昆收回了辞官之心。原因其实很简单,若是李中易哪一天不训斥孔昆了,反而是他真正需要离开的时候了。
    李中易对武臣比较粗鲁一些,他乐意踢谁的小屁屁,反而是当作自己人看的亲热。
    禁军的高级将领之中,包括廖山河、宋云祥以及刘贺扬在内,都挨过李中易的“佛山无影脚”。
    挨了踢,不仅屁事没有,反而是一种值得吹嘘的荣耀!
    因为文臣们的面子都比较薄,李中易不可能采取踢屁股的方式,来表达亲热之意。
    那么,为了体现和文臣之间关系的远近,李中易越是狠狠的训斥,心里就越拿对方当自己人看,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客观现实。
    孔昆被李中易骂得很惨,但是,现场只有他们两个人,也就无所谓颜面的问题了。
    “独尊儒术之弊端,遗害无穷,朕必改之。不管你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朕都有必要提醒你,切勿自误!”李中易扔下这句严厉的警告之后,真的甩袖子走人了,把孔昆独自晾在殿内。
    开什么玩笑?李中易的江山,靠的是李家军将士们用命换来的,而不是士大夫们拱手相送。
    枪杆子里出政权,乃是最朴素的真理!
    省试的第二天,又有两名明算科的举子,提前交了卷。
    这一次,李中易直到吃罢了晚饭,才又摸到王大虎的公厅里。
    李中易看完了试卷后,开心的笑道:“国朝不是没有人才,确实被埋没了!”
    王大虎见李中易的心情很不错,就凑趣儿说:“三弟,这两位举子,也都答对了?”
    “嗯,都对了,这确实让我完全没有想到哇。”李中易重重的呼出一口浊气,叹息道,“居然有三个人可以解出二元二次方程,可想而知,天下之大,确实人才辈出啊!”
    目前的整个强汉朝,大约有四千多万人,这么多人里面,出现三名具有初中数学水平的举子,其实比例已经很低了。
    不过,令李中易倍感欣慰的是,至少有三人脱颖而出了。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异常严谨的科学,对就对,错就错,没有含糊不清的模糊空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今天即使只有三个初中生,数年后,肯定可以教出百名初中生。再过几十年,必有万名初中生,甚至是十万名初中生。
    李中易早就想丈量全天下的田亩,碍于筹备的明算干部不足,一动不如一静罢了!
    说白了,让本乡本土的差役,去丈量本乡本土的田亩,即使得出了数字,李中易也不可能相信。
    在小农社会,世家大户或是官绅大户,除了做些粮食、麻布、丝绸等商品的投机买卖之外,主要的收入来源,全靠田亩。
    大明朝败亡的根源之一,东北和西北同时打仗,粮饷(财政收入)却不够用了。可是,本应该归于朝廷的税收,却都被东林党为首的士大夫们,所私吞了。
    闯贼李自成的人,在北京城里,抢掠了几千万两白银的例子,活生生的摆于李中易的面前。
    说白了,天下有难,穷的只是崇祯皇帝一人而已,他手下的官员们个个肥得流油。
    李中易颁布的限田令和均税令,说到底,就是要限制现任或前任官员们的敛财特权。这也是文臣士大夫集团,屡屡对李中易展开反攻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自从李中易打进开封城之后,武臣勋贵集团的利益,其实也受了损。但是,在即将展开的统一战争之中,武臣集团或多或少可以捞点利益回来,反弹的声浪就没有文臣集团那么的强烈。
    另外,武人都信奉一个原则:谁的拳头最大,就服谁!
    李家军以横扫六合的气势,几个时辰便摧毁了韩通率领的几十万旧禁军,就等于是将旧武臣集团,一次性的全都揍趴下了。
    更重要的是,旧武臣集团自认为打不过的契丹铁骑,居然被李家军打得满地找牙。
    更有甚者,契丹人连经营了几十年的粮仓——幽云十六州,都输给了李中易。
    所以,到目前为止,乐意和李中易合作,并主动向他靠拢的重臣,大多出身于武臣勋贵集团。比如说,首相李琼和次相折从阮,就是鲜明的例子。
    随着李家军的北伐获得极大的成功,对大地主大世家阶级的武力威慑,已经十分足够。
    所以,北伐军回归开封之后,李中易便全面推动军官转职为亭正和村正的运动。
    作为超级务实大师的李中易,他就信一点,真正捏在手心里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否则,都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很快,三天的杂科考试落幕,王大虎组织同考官们,开始集体阅卷。
    明算科的同考官,李中易特意选中了,司天监少监吴荣柄。
    在这个时代的司天监里,不管是监正还是少监,都是有真才实学的神棍!
    之所以说神棍,主要和司天监的观察天象的职能有关。在地心说的时代,司天监描绘的天象,基本上都属于瞎扯淡。
    但是,就这么一个瞎扯淡的机构,却偏偏是必不可少的衙门。
    前朝时,陇西发地震,司天监就鬼扯说,这是上天示警于皇家。结果是,政事堂的全班相公皆被罢免,重新换了一批相公掌权。
    由此可见,别看司天监的地位不高,却可以利用天象异常的由头,搬倒全班政事堂的宰相。
    李中易上台之后,专门召见了司天监的全体主官,出数学题考问于执政王府。
    最终,脱颖而出的,却是司天监的少监吴荣柄。
    那天,考虑到时间关系,李中易只出了五道二元二次方程的题目,全部答对的却仅有吴荣柄一人而已。
    考试过后,李中易一查吴荣柄的老底子,这才知道,姓吴的竟然是个勾引寡妇通J的失德者。
    吴荣柄的妻子去世之后,一直未曾再娶,可能是贪图张寡妇的钱财,他一直和她眉来眼去的暗中勾搭。
    却不料,貌美如花的张寡妇,不仅勾搭了吴荣柄,更牵连到了时任首相范质的门生——杨炯。
    司天监的判监出缺后,吴荣柄原本大有机会上位的,却被杨炯拖了后腿。到目前为止,吴荣柄在少监的位置上,已经待足了十三个年头。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类似吴荣柄这种失德者,必是弃之不用了。
    然而,李中易的用人逻辑,却是无法德才兼备的时候,取才为上。
    说白了,就是抛弃了从私德看公德的选拔原则,采取的是唯才是举的逻辑。
    孔子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私德不行,并不意味着不能替朝廷出力。反之,有公德心的人,也不可能一辈子都端平一碗水!
    说白了,人性本私!能不能为朝廷出力,仅靠个人的私德,是不可能维持多久的。关键是,监督的体制的充分完善,并落实到人。
    所以,李中易力排众议,钦点了吴荣柄为明算科的同考官。这既是一次大胆的任命,又是一次极富有深意的测试。
    五日后,杂科省试的各科的初步考中名单出炉,并一一摆在了李中易的御案上。
    李中易明明惦记着明算科的考中名单,却偏偏伸手打开了明书科的考中名册。
    本次杂科省试,参加明书科考试举子,一共有三十名之多。按照以往的惯例,敢于参加明书科的举子,大多都是对书法颇具信心之人。
    至今只能写楷书的李中易,在书法上的造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就着名册,一一打开试卷,只觉得每个人的字,都写的很棒,却看不出谁优谁劣来。
    李中易心里明白,杂科的主考官王大虎,和他一样,都对书法没有太多的研究。
    明书科的同考官张潜,见李中易的视线投注到他的身上,赶忙毕恭毕敬的说:“禀皇上,按照明书科的考试规矩,只取三名最佳者……”把游戏规则解释的一清二楚。
    李中易点了点头,在心里记了张潜一笔,等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委以重任。
    这年月,做臣子的最大本事,原本就是揣摩上意,然后努力达成上意。
    毕竟,李中易还没说话,张潜就猜对了他的心思,这种人才委实不多。
    和进士科的同考官皆为翰林学士不同,杂科的同考官来自于四面八方的衙门,并且都是不受重视的清水衙门。
    基于此,杂科的这些同考官先天性的,具有向李中易靠拢的基础。
    玩政治的基本原则,其实是搞清楚,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也就是说,团结谁,斗争谁的大问题!
    对敌人的阵营,就该掺沙子,打棍子,挖墙角,扔砖头!
    按照以往的惯例,杂科的省试,主考官和同考官只要统一了意见,相关的上榜名次也就定了,宰相们都不屑于过问。
    也正因为这个惯例,也就给了李中易极大的挥洒空间,他老人家大笔一挥,参与明书科省试的三十名举子,字都写得很好,全部及第!
    PS:现在是235票,超过255票,至少加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