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反正他自认为看得是很清楚,这个己方和对方的根本差距,那就是钱粮了。这个人家很多,己方少啊。虽说如今来看,己方已经算是不缺了,可谁还嫌钱粮多啊,至少曹操肯定不是,他就只是觉得己方的钱粮少,那没错。己方钱粮真要是像凉州军那样儿,哪怕就是比现在多很多,那么己方也不会是这样儿。曹操不认为如今是三分天下,至少己方有那个钱
粮,有那个实力的话,灭掉江东军,那真是没什么不可能啊,就是。所以说不是现在这样儿,能和凉州军二分天下。所以说在曹操看来,己方有那个钱粮的话,真就不是如今这样儿了。可以说现在凉州军如此,占据这天下大势,就是让曹操觉得,那是因为凉州军的钱粮最
多,太多了。他不敢说己方钱粮和凉州军同样儿多的话,己方就一定能超过他们,那不是,曹操可没想说己方一定那样儿。不过几率肯定有啊,可至少是不会比凉州军差很多吧,那是。所以说天下就只剩下了己方和他们,而没有江东军什么事儿了,真的,三分天下变成了二分
天下,挺好。是啊,有己方在那就是好,是己方和凉州军二分了天下,没江东军什么事儿啊,那样儿确实好,不过也只是想想罢了,确实。毕竟曹操还是很现实的,他也知道接受现实,那都没错。如今的情况,依旧是三分天下,二分天下是好,可不是现在的情况啊,那没错。以后的话,哪怕曹操觉得早晚会那样儿,凉州军灭了江东军,那不就是二分了天下。当
然了,也许还有己方在里,一起灭了江东军,那都不一定啊,确实。但是现在,那也没有,没错。如今江东军可依旧在那儿,哪怕是三路诸侯中最弱的那一个,那都没错,可人家好歹也是三分了天下,是写进史书里的,没错。之后哪怕是被灭了,这个也依旧是历史,那可是。
而对曹操来说,他怎么都不希望江东军被凉州军灭,这个真是。如果说对方真要被灭,那么显然是被己方灭,其实来得更好,真的。这个就是曹操的想法,江东军别被凉州军灭,而被己方灭,那样儿是最好了,真是。毕竟那样儿的话,可以直接就说明了不少的问题,确实。
所以说……曹操的想法挺好,但是显然如今来看,那是没什么可能了。他们不想江东军被灭,可实际上那个不过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真的。对他和兖州军来说,凉州军下一次不灭江东军,那么再来一次的话,也灭他们了,真是。这个意思就是曹操和兖州军都认为,如果说凉州军灭江东军,己方也那么做了的话,那么江东军必被灭。如果说己方一直和凉州军死
磕,就要死保江东军,那么这个结果不一定,往好了说,保住他们不被凉州军灭,可后者要再来一次的话,己方可真就再也挡不住了,那是。所以说等马超带着凉州军灭江东军的时候,曹操会怎么做,好像已经是注定了。当然了,那个确实不是绝对的,其人想法未必也都
不能改变,这个……可如今来看,曹操的意思还是,己方能保住江东军的话,自己自然是要那么做,对己方利大于弊的,那必然啊,自己都必须去做了。但是一旦说己方做了变成弊大于利的时候,那么对不起了,自己也只能说是放弃了保住江东军,甚至就和凉州军一样儿,也去灭了对方,这也并非是自己和己方做不出来的事儿,是能啊,而且可以说怎么不会做呢?
所以说对曹操来说,对兖州军来讲,确实是能有二分天下,但肯定不是说己方成为了主力去灭江东军,而怎么都是凉州军,没错。但是不管如何,己方要参与,就有己方的事儿更多,那是。己方要不参与,和己方关系就没那么大啊,确实也是。但是不管如何,曹操就从来只是一个想法,做法,那就是做对自己对己方利大于弊的事儿,一点儿没错,可不就是那样儿,
真的。所以说曹操怎么做,那都是看具体情况了,确实啊。最后什么情况,那都能发生。毕竟其人做事儿就是最在意对己方的利弊,只要对他们有好处,那么哪怕给江东军几个郡,那也并非不行,只要曹操觉得利大于弊就好,没错。就像孙策和江东军他们不也那样儿?为
什么给曹操兖州军两个郡?还不就因为他们江东军继续占据九真和日南,这个对他们来说,怎么都是弊大于利,这事儿他们是忍不了了。但是给了兖州军后,这个就变成了利大于弊,那么他们为什么不那么做?真是,所以说最后孙策和江东军是直接就派人过去了,说明问题。
还是那话,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怎么都不会那么做,真是。当然了,这个确确实实,是没办法了,就得给曹操给兖州军,那是。而曹操的意思简单,直接就让使者把自己书信送去了建业,他和兖州军都知道,孙策肯定会同意,毕竟对他们都是利大于弊,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己方人马去扬州不假,可为什么去?不是为了什么假途灭虢,而就只是
借路,这个一点儿没错,所以孙策和江东军他们有什么不同意的呢?当然了,这个如果说形势不是这样儿,那么确实就不同了,但是如今形势……于是就是这样儿,曹操的亲笔书信让江东军的信使带回了扬州,在建业他交给了自己主公。孙策毕竟知道信使回来,他得问问
啊,那必须的。结果信使说了下曹操的态度,自然是同意,不过其人是亲笔给主公写了封信。他呈了上去,孙策让信使下去领赏,信使下去后,他则是打开了曹操的亲笔书信。对孙策来说,曹操同意都在自己所料之中,但是其人给自己亲笔书信,这个他是没想到那么多。
但是显然,其人给自己亲笔书信,那肯定是有事儿,所以自己不能怠慢啊,没错。孙策因为没想到曹操能给他写信,所以其人第一时间不可能一下就想到曹操的意思。怎么说呢,如果说孙策是周瑜、鲁肃还有庞统那样儿的水平,顶级谋士的话,那么他能从曹操给自己亲笔书信这个事儿上想到些什么,就是其人估计要走扬州这边儿的海路。但是他没那三位的本事,
所以就只是知道曹操有要事要和自己商谈吧,这个意思,但是具体到底是什么,那不知道。是因为九真和日南的事儿?孙策没多想,就展开了书信。等他都看过后,却是没有什么表情,虽说他知道,让兖州军过去,对己方来说,都是利大于弊,但是……他总是觉得这个防人之
心啊,怎么都得有,不能没有是吧,于是他没想太多,直接就让士卒叫来了周瑜、鲁肃和庞统,知道这样儿的事儿,那必须是他们点头同意,自己才能说是更有底,那是。对他来说,不是自己就不能做了决定,但是孙策却都清楚,这样儿的事儿怎么都是己方三大谋士都点头了,然后自己再同意更好。那个不光说是自己更有底的事儿,也可以说是代表了很多,没错。
其实这个也看得出来,其人和曹操的大不同。如果说把孙策换成是曹操,那么对不起,后者肯定不会同意这个事儿的,都不会和谁研究,自己就一下拍板儿了,没错。哪怕江东军如今是弱势不假,但如果说曹操是孙策的话,他就一定会想,这个是你们兖州军求我了,但是我就不让你们过来。你们说是借路,是,自己更多也相信你们,但是万一你们要不是,这个
己方损失不大了?当然这个事儿几乎发生不了,可自己是当主公做老大的,就得为所有手下人负责,所以不可能让你们到扬州来,就你们从徐州出发难道不好吗?这个就会是曹操的想法,他都不会找谋士商量,自己就决定下来给否定了,那是。所以说孙策那么做,其人和
曹操大不同,所以曹操是奸雄,而他不是。至于说周瑜、鲁肃和庞统,之后他们会是什么态度,什么意见,那还用说吗?不同意都不可能,而且还是三人都同意了,不信看具体情况吧。于是三人在士卒的通知下,来到了吴王府,孙策称王之后,他太尉府直接就变成了吴王
府,这个早就是了。三人都在建业,可以说不太容易,真是。毕竟三人经常是去其他的郡县,要不你在我不在,你我都在,他不在,反正三人都在建业的情况,简直是太少了,那真的。因此,这一次能聚集周瑜、鲁肃和庞统他们仨,可以说就已经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儿了,那没错。除非是孙策亲自召集三人,要不然的话,很少有三人同时都在建业的情况,那
真是。孙策看到三人都到了之后,他先让他们坐下,然后把曹操的亲笔书信给了周瑜,顺序肯定是周瑜鲁肃庞统,这个肯定是啊。周瑜看完后,面无表情,交给了鲁肃,鲁肃上眼,看过后眼眉微挑,不过也只是一下而已,最后交给了庞统。庞统看过后笑了一下,不过
却没露牙,马上也是没什么表情就把书信又还给了孙策。孙策把书信放到了案上,又看了眼三人,之后便说道:“不知三位是如何想法?公瑾……”先让他第一就想让周瑜说话,这个肯定是。要说三人都是顶级谋士不假,可绝对是侧重不同,那没错。首先说周瑜,其人最
擅长的军略方面的事儿,那自然就是指挥水战,周瑜说是水战指挥水平第二,那么天下没有第一的,就是如此。而鲁肃呢,其人最擅长的,那自然就是战略,其人的战略眼光,自然也是冠压群雄,没人能超过啊,真是。庞统其人,他最擅长的是谋略,不过在这上,他肯定不是天下第一,也不敢说自己是天下第一。但是其人却绝对是排在前面的那几个,前五肯定
有了,那也是。而孙策呢,三人中他最看重的,那怎么都是周瑜,这个没说的,肯定是啊。而这里面的原因那可多了去了,真的,很多,没错。所以孙策第一个要问的人,那也逃不开是周瑜,周公瑾啊。而显然其人也是有所预料,其实自己主公叫自己来,看了曹操亲笔书信
后,自己就知道,自己主公第一个肯定让自己发言,没说的。不过周瑜是早就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是直接就说道:“主公,曹孟德所言之事,我军自当同意。”闻言孙策是微微点了点头,不过他没多说,因为知道周瑜后面还有其他的话。果然,就听周瑜继续说道:“主公
所虑,无非曹孟德也许假途灭虢。可此事的几率不大,而且真要是那样儿,己方可以防范,并且他们无非就只来个五六万人,我军何惧?”周瑜所说的意思,孙策一听就明白了,他那意思就是说,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第一曹操不会那样儿,他没理由那么做。而第二,其人就算是真那么做了,可他们到扬州的人马能有多少?六万人都多说了,而在扬州这地方,己方
还有足够的防范,那么别说兖州军六万人马的孤军深入,就算是十六万,他们真敢有什么动作,己方也灭了,真的。所以说真就是没什么可担心顾虑的,真的。之前孙策的话,他确实没考虑这么多,而一听周瑜所说,他是不得不承认,看看看看,这就是天下顶级谋士啊,
自己怎么都比不了,没错。看自己都没考虑那么多方面,但是这个人家一下就想到了。可不就是,自己怕兖州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