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8章 刘备震惊,难不成我真是天命所归?(求订阅!)
    第88章 刘备震惊,难不成我真是天命所归?(求订阅!)
    “去岁统计,徐州五郡,共有四十七万户,人口二百八十余万。”
    “由于曹操已将彭城屠做白地,广陵、下邳、东海亦有波及。”
    “去岁使君虽已招募了流民屯田,然此谋非一日之功可成。”
    “凭此州人口,断难与二袁,甚至曹操一争高下。”
    李翊洋洋洒洒地为刘备介绍了徐州的现状。
    去岁已经进行了人口普查,由于古代行政效率低下,并未能统计出具体的人口数字。
    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便算上聚拢的流民,徐州也只有两百多万人。
    之前说过,古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口。
    而徐州目前这个人口,在大汉属于什么地位呢?
    答案是:仅仅好于交州和幽州。
    一个是还未完全开化的蛮夷之地,一个是不适宜人居住的东北苦寒之地。
    徐州作为河南富庶之地,人口却仅有两百多万。
    甚至董太师所在的凉州,在窦融治河西时,都有四百多万人。
    只能说曹操是真不干人事儿。
    “如今徐州人丁稀少,而青州人丁优于徐州。”
    “袁谭初定青州,人心浮动,何不将青州境内的百姓迁进徐州来?”
    李翊提出迁移人口的计略,刘备欣然同意。
    反正大军已经到了青徐地界了,再往前走走也无妨。
    即命军士快速打扫战场,然后前往青州。
    “军师欲将青州人口,迁往徐州,本为好事。”
    “只是备不欲强求百姓,舍弃家园而跟我回徐州。”
    路上,刘备骑在马上向李翊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哈哈,主公仁义之名天下有知,当年为平原相时,青州百姓皆闻主公贤名。”
    “今我大军到青州,百姓岂不箪食壶浆,以迎明公?”
    刘备只是笑而不语。
    其实他说自己不想强求百姓跟着自己走,也间接说明老刘觉得青州百姓可能不会跟他走。
    为什么?
    那就是袁氏在当地是非常得人心的。
    确切地说,是袁绍非常得人心。
    史书上曾说袁绍外宽而内忌,本意是批评袁绍的性格。
    但前半句也说明了袁绍这人很宽厚。
    包括荀攸也说过,“绍以宽厚得众心”。
    曹操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袁绍没过两年就死了,然后袁家内部四分五裂。
    就这样,曹操仍旧又了足足七年时间才统一河北。
    可见袁氏在河北有多得人心。
    袁绍死时,全河北的百姓都在哭。
    甚至连袁尚死了,百姓也哭。
    以至于曹操不得不下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
    刘备正是考虑到袁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这才不自信百姓们会跟着他回徐州。
    李翊却显得非常自信:
    “主公宽心,方才我说过了。”
    “待我大军到时,百姓一定会箪食壶浆以迎明公。”
    刘备将信将疑,继续催马行进。
    少时,众人已到了兰亭县。
    此处为青州一处小县。
    刘备当即下令道:
    “传令三军,进城之后,严禁扰民!”
    “凡有欺压百姓,劫掠富户,侵犯妇女者,悉数问斩,以儆效尤!”
    大军在得到军令后,全都小心翼翼地进城。
    与民秋毫无犯。
    当地百姓见这支军队与寻常军队不同,故主动打听,这才知道,原来是刘使君的军队。
    “刘使君来了!”
    “刘使君来了!”
    “……”
    一传十,十传百。
    全县的老百姓都知道是刘备的军队来了。
    果如李翊所言,各家各户都蒸好胡饼,出来劳军。
    一时间,万人空巷。
    刘备对此大吃一惊:
    “兰亭县民亦知我刘备也?”
    有百姓说道:
    “使君大名,如雷贯耳。”
    “我等日盼夜盼,只盼使君到来。”
    刘备又问你们的县令哪去了。
    一打听才知道,县令受战乱影响早跑好几年了。
    这兰亭县就这么在青州挂机了好几年,都快混成村儿了。
    刘备看得出来这些百姓都过得很苦,似乎就盼着自己来。
    只是他此来,却不是要接管青州的。
    地盘再大,没人也就没有意义。
    “备此来,是为追击袁谭,却非是要接管青州。”
    “待战事既定,将回徐州去。”
    众百姓闻言,纷纷跪地,嚎啕大哭。
    纷纷请求刘备不要走。
    李翊见缝插针,上前道:
    “使君爱民如子,断不会舍你们而去。”
    “只是强宾不压主,青州本非我等所有,不好长留。”
    “若是诸位愿意,可与我等同回徐州去。”
    让百姓们舍弃家园,跟刘备去徐州,刘备自己都没什么信心。
    谁料众人竟毫不犹豫地跪伏在地,磕头如捣。
    “愿意愿意!”
    “我等皆愿追随刘使君!”
    只见清一色的百姓,全都愿意跟随刘备回徐州。
    这一幕,使刘备震惊不已。
    虽然他安顿百姓,会提供钱粮,也会借给他们田地耕种。
    一般的贫苦的百姓确实顶不住这诱惑,可刘备还没提呢。
    这些百姓居然就已经愿意跟着自己走了。
    他刘备的魅力真有这么强吗?
    刘备又惊又疑地望向李翊,李翊笑道:
    “青州战乱不比徐州少,百姓困于水火。”
    “今明公能带众人脱离苦海,自然能得人心。”
    总结一句话,
    袁绍宽厚,关袁谭什么事儿?
    其实袁绍得人心,确实是因为他们家的法律宽松,赋税也相对更轻。
    老百姓都念着他们家的好。
    所以当袁谭陈兵青州时,百姓们几乎是夹道欢迎,为袁谭在青州的战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很快,他们就后悔了。
    袁家大公子,似乎跟他们心目中的袁神不太一样。
    袁谭重用群小,纵情淫奢,喜欢听信近信。
    同时,他也有着“何不食肉糜”的缺点。
    无法理解耕织收获的艰难。
    而由于袁谭重用奸佞小人,导致这帮人得不到约束。
    就监守自盗,贩卖公物,甚至掳掠田野百姓。
    这些都触犯了百姓的核心利益。
    而更过分的是,袁谭派人到各县去募兵。
    只有交出财物的人才能够免征,交不出的就直接充军。
    袁谭在青州算是把他老子的口碑给败光了。
    以至于当时青州一万户口的县,登记在案的只有不到几百户,税收不到实际的三分之一。大家伙儿都忙着逃命去了。
    你说,
    当老百姓看到刘备来的时候,能不夹道欢迎吗?
    凡事就怕同行衬托。
    即便真有老百姓不认识刘备的,但两相对比,还能来一个比袁谭更差的吗?
    刘备在得知原因之后,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没想到袁谭间接给自己送了一份大礼。
    那他刘备就笑纳了!
    刘备当即下令,分赐酒食给当地县民。
    并且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去告诉左近县乡,只要愿意跟随他刘备回徐州的。
    一律赠予钱粮,并借予土地耕种。
    并承诺这段时间,他们会暂时停驻在兰亭。
    凡事有愿意来的,一律敞开大门欢迎。
    众百姓得知后,纷纷奔走相告。
    一时间,小小的兰亭县,聚集了大量的流民百姓。
    而就在刘备等候百姓之时,前线也传来捷报。
    太史慈与徐盛两位将军成功截住了袁谭的败军。
    并将之俘虏生擒,连带着的还有郭图、张郃等。
    “善,大善!”
    “子义、文向不愧是军师保举的人,果真不负众望。”
    刘备顿时欣喜万分,乐得合不拢嘴。
    臧霸等泰山将也兴奋异常:
    “好啊,没有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这袁谭可是袁绍的大公子,怕是可以用他勒索到不少赎金。”
    泰山帮到底是流氓团伙思维,光想着袁谭这颗头颅有多值钱了。
    全然没有意识到像袁谭这么重量级的人物,身上蕴含着多大的政治价值。
    孙观大声嚷道:
    “这次保卫琅琊,咱们不知死了多少泰山兄弟。”
    “纵然不让袁绍那厮赔我们钱粮,也该杀了袁谭,用其头颅祭旗。”
    “一来慰藉阵亡将士,二来振我徐州之威,使旁人不敢侧视我徐州!”
    李翊嘴角扬起一抹无奈的笑容,道
    “快意恩仇乃是江湖侠士之举,非政治集团士人之所为也。”
    刘晔也在一旁冷笑:
    “杀了袁谭,结怨袁绍,又助了曹操。”
    “此般损己利人之举,诚为天下耻笑耳。”
    被两个谋士无情嘲笑,众泰山将皆羞得面红耳赤。
    臧霸作为泰山将首领,还是比较冷静的,主动上前询问道:
    “这袁谭已为我军阶下囚,是生是死不过主公一念之间耳。”
    “却不知军师,将要对他如何处置?”
    李翊也不着急回答,反而先问刘备道:
    “主公以为当如何处置?”
    刘备沉吟道:
    “袁谭陈兵徐州,乃其本人所为,袁公尚不知情。”
    “今其本已不占理,我若杀之,反于我不利。”
    “不若将之纵回,以修好袁绍。”
    什么!?
    此言一出,泰山诸将无不惊愕。
    “这、这好不容易抓住的,哪能就这么放了!”
    泰山将本就是流氓团伙,这种级别的俘虏,即便不拿来勒索赎金。
    也不能随便放走啊!
    “不错,确实不能将袁谭就这么放了。”
    李翊这时开口了。
    刘备微一凛,刘晔也有些错愕。
    暗想你李子玉也是个聪明人啊,不会此时惦记起来袁绍那三瓜两枣了吧?
    “翊的意思是,咱们应该好酒好肉款待袁大公子。”
    “此前俘虏的青州士兵,也一并纵回。”
    “当然了,翊还建议主公表举袁公子为茂才。”
    我去!
    这下,众人都不淡定了。
    不仅要好酒好肉款待袁谭,还要把俘虏给他送回去。
    咱们这是抓了个俘虏,还是抓了个爹啊?
    最重要的是,
    李翊居然还建议刘备把一年只有一次机会的茂才名额给袁谭。
    这葫芦里到底是卖的是什么药?
    所谓茂才,也就是秀才的意思,是避刘秀的讳给改成了茂才。
    汉朝推行察举制,只有被举为孝廉和茂才的人,才有资格为官。
    所以孝廉、茂才的名额非常珍贵。
    尤其是茂才。
    按照汉朝的规定,
    只有三公、御史、州牧级别的高官才有资格推举茂才。
    并且一年只能推举一个。
    所以全国一年的茂才人数都超不过二十人。
    历史上,
    刘备曾举荐过两个人为茂才,都是姓袁的。
    一个是袁涣,另一个便是袁谭。
    举袁涣时,还是刘备当豫州刺史,屯小沛时举荐的。
    此举单纯是为了收买人心,因为袁涣是豫州名士。
    刘备推举袁涣为茂才,就是为了表示自己求贤若渴,希望有识之士都能够来投奔自己。
    而推举袁谭时,则是刘备当上徐州牧之后的事了。
    因为刘备奉行亲袁的政策,举袁谭为茂才就是为了示好袁绍。
    而袁谭也记着这个恩情,刘备兵败后逃往青州时,袁谭便亲自率领步骑出来迎接他,以表达对刘备的尊重。
    “袁绍雄踞河北,然深陷于内部斗争。”
    “尤其是袁尚与袁谭的立嗣之争。”
    “河北士人与河南士人争相站队,各自为私,牟取利益。”
    “只要袁谭还活着,袁家内部便会争斗不休。”
    “倘若袁谭一死,纵然袁家不会完全凝聚,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四分五裂。”
    “袁氏本已经强大难匹,今若使袁家止于内斗,非我徐州利好。”
    李翊由浅入深地解释了,为什么袁谭不能死。
    河北袁家本来就已经很强大了,倘若结束了他们的立嗣斗争,就更加难以遏制。
    老刘想要发展,将来必定是要面对袁绍的。
    一个内部争斗不休的袁家,才是好袁家。
    此举也绝不是为了利好曹操。
    毕竟现在时间线变动,将来谁来打官渡之战还未可知也。
    “……不错。”
    刘晔对李翊的观点大加赞赏。
    “据晔所知,河北士人主要以审配、田丰、逄纪为首。”
    “袁绍后妻刘氏乃河北人,故而这些河北士人皆拥戴幼子袁尚。”
    “至于河南士人,大多为汝颖派,以许攸、郭图、辛毗为首。”
    “袁谭生母乃汝南人氏,又为长子,故而这些汝颖派都投靠在袁谭门下。”
    “今袁谭与袁尚二人,为了争夺袁家的储位,各自拉拢派系。”
    “明争暗斗,不断消耗袁家的实力。”
    “今若杀死袁谭,反为袁尚除去一竞争对手。”
    “袁绍本就宠爱幼子,今袁谭若死,则袁尚将毫无悬念地成为袁家储嗣。”
    “过去那帮汝颖士人也会被清洗。”
    “袁家反而止了内耗,于我徐州而言,着非好事。”
    ……
    今天依然是万字爆更,求兄弟们追读订阅!目前300均订,只要在月底冲上800均,就有机会吃推荐。所以实在有想养书的兄弟,每天可以先订阅了,然后再养书,只有均订上去了,才能吃到推荐,感谢兄弟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