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8章 超导材料的突破
    第338章 超导材料的突破
    带着优化后的数学模型,徐川找到了科学技术蔀那边安排过来负责整体工作的高弘明,说明了来意。
    “没问题,我这就向上面汇报。”
    “不过申请的超算中心,在性能等方面您有什么要求吗?”
    听到是测试等离子体湍流数学模型,高弘明迅速就答应了下来,顺带询问了一下要求。
    徐川笑着从身后的背包中摸出来一张卡纸,递了过去,道:“性能要求都在上面,时间方面的话,越快越好,这件事麻烦高厅你了。”
    “不不不,徐院士您千万别这么说,配合您的工作,保障您的需求就是我的职责,我这就去汇报这件事,大概下午应该就能给出反馈。”
    高弘明接过卡纸,扫了一眼后将其小心的放到口袋中。
    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可控核聚变项目,还是这位徐院士的要求,都是重点中的重点。
    前者是国家的重点工程,后者就更不用多说了。
    现在两者叠加到一起,可以说只要有要求,就必然会走最直接最快的方式进行上报处理。
    若是其他的项目,申请国家级超算中心要填一大堆的资料表格不说,还得对申请处理的模型或者需要计算的数据进行审查,各种排队流程走下来,没个两三个月的时间根本就下不来。
    闻言,徐川点了点头,笑道:“既然这样,那我在这里等着。”
    半天的时间,他还是等得起的。
    在栖霞山脚下,在可控核聚变工业园区中溜达了一圈,徐川再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华国速度’。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里就按照规划图建起了一栋栋的建筑。
    尽管核心区域依旧在还在处理地下区域,但周边生活园区和研究园区的大楼,都已经修建起来了。
    目测再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负责可控核聚变项目的研究团队就能从仙林校区那边整体搬迁过来了。
    当然,实验需要的设备什么的,还有很多都在采购制造中。
    毕竟可控核聚变是一个超级工程,涉及的到设备,比如反应堆的等离子体运行轨道、外场线圈、水冷偏滤器、发电热机.什么的,可不是一两家甚至一两百家公司能搞定的。
    这种超级工程,需要一国之力,而且还得是大国级别来鼎力支持,才能顺利的进展下去。
    徐川从没担心过园区的施工问题,对于一个基建狂魔来说,园区的施工说好了什么时候能交工,就一定能在那个点之前完成。
    但是涉及到反应堆零部件方面东西,就不一定了。
    那些精密度极高的零部件,别说国内,就是全世界,能生产制造的都没有多少家厂商。
    所以在数学模型的验算完成后,他还得在国内找个反应堆测试一下,看看是否真的能如验算中一样,顺利的完成对超高温高压等离子体湍流的控制。
    下午三点左右,正在园区中和祁中兴交流施工方面问题的徐川收到了高弘明带来过来的好消息。
    “徐院士,关于您需要的超算中心申请,已经和各大超算中心交流过了,目前来说,能够在一周内腾出一部分计算力来完成任务的有两家超算中心。”
    “第一家是羊城中心,配有了“天河二号”超算和相关的系统。”
    “第二家是沽城中心,部署有“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和“天河三号”原型机系统。”
    “这两家超算中心相关的信息资料我已经打印出来了,您先看看?”
    一边说,高弘明一边将手中的文件夹递给徐川。
    接过文件夹后,徐川从里面取出来了两份资料。
    第一份资料是羊城的超算中心,这个超算中心位于羊城大学城sys大学里面,拥有华科大学自主研发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x10的16次方,双精度浮点运算持续计算速度超过每秒3.39x10的15次方,主要用于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城市建设以及科研领域的计算。
    第二份资料是沽城中心的超算中心,这个超算中心位于古城bhx区,相对比羊城的超算中心来说,计算性能方面要弱一点。
    但它有一个独天得厚的优势,那就是它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气象研究、可控核聚变、土木建筑设计分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对于流体力学方面计算和研究,有着其他超算中心没有的优势。
    徐川翻了一下资料,就决定好了去哪里做实验。
    将手中的文件递回给高弘明后,他开口道:“麻烦高厅申请一下沽城的超算中心,时间的话,越快越好,申请下来后打个电话给我就成。我会带着模型过去的。”
    对于运算力来说,一个国家级的超算中心足够他折腾了。
    哪怕是性能相对较落后的沽城超算中心,也只是相对于其他的国家级相对落后而已。
    随便划分一些运算核心出来就够了。
    而它常年对流体力学方面计算和研究,是其他超算中心没有的优势。
    借助这方面的优势,或许在沽城那边他还能再对唯像模型做一下优化。
    虽然不一定很大,但别小看这一点优化,对于一个计算变量无数的数学模型来说,哪怕只是万分之一的优化,也能在最终运算的时候节省大量的计算资源。
    高弘明点了点头,道:“好,我到时候陪徐院士一起过去一趟。”
    处理好数学模型相关的事情后,徐川也没在核聚变工业园区多停留。他径直来到了川海材料研究所。
    在十月份的时候,他给研究所那边部署了研究超导材料和碳基材料的任务。并没有要求他们能做出来什么成果,只是要求不断进行实验,相当于拿钱砸实验数据了。
    没办法,相对比那些有着几十年材料研究经验的老研究所或者实验室来说,川海材料研究所的经验太少了。
    如果是换做其他在超导材料上钻研了十几年的实验室,可以说都不需要再这么砸钱砸实验数据了。
    光是日积月累下来的实验数据,就足够他使用了。
    但每一笔实验数据,对于研究所或实验室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资料,是实验室的根,没有特殊情况根本不可能出售给其他人。
    所以徐川也只能这样通过砸钱换时间换实验数据了。
    在不断地试错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条通往重点的道路,是一切材料学实验的必经之路。
    他发展的计算模拟模型确实是个很有前途的方法,但最终还是得落实到具体的实验中去。
    数学再牛逼,除非你是全知全能的神,否则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所有的实验
    只能说帮助你介绍一些时间或者没必要的弯路而已。
    敲了敲办公室的门,负责管理川海材料研究所的樊鹏越樊师兄正在处理工作,看到徐川过来后,他笑着起身迎接。
    “徐院士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
    徐川白了他一眼,道:“这话说的我像是个客人一样。”
    樊鹏越哈哈哈笑道:“伱这一年上头都不来几次,甩手掌柜也做的太干脆了。真不怕我联合其他人吞了你的实验室啊,好歹目前也投资上亿资金了。”
    徐川瞥了他一眼,道:“你可以试试。就算成功了也就一个亿而已,对我来说不算多。”
    樊鹏越笑着道:“算了,到时候导师给我逐出师门了就完蛋了。”
    “而且在国内,贪了你的东西能跑哪里去?两院院士级别的巨佬,怕是我连这个办公室门都走不出去就被人指着脑袋了。”
    徐川摇了摇头,道:“别贫了,我这次过来看看之前安排的实验研究做的怎么样了,如果数据足够了的话,我这边会开始对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进行研究。”
    谈起正事,樊鹏越也就没再嬉闹了,他思索了一下后开口道:“两个月的时间还是有点紧的,目前针对铜碳银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一共有十一组实验,积累了大概五百组左右的实验数据。”
    “至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这里两块,因为设备在上个月中旬才运过来,所以目前才做了不到五十组的对照实验。”
    徐川点了点头,道:“这个效率还行,估摸着你们应该是加了不少班吧。”
    铜碳银复合材料的探索实验,每做一组需要的时间还是挺长的,短则数个小时,长则一两天都有可能。
    “嗯。”樊鹏越点了点头,接着道:“这两个月来,的确加了不少的班。”
    徐川:“加班没事,调休和加班工资按照标准给足就行。”
    樊鹏越点了点头,道:“这个你放心,不会缺扣的。”
    “整体数据我就不看,有整理出来的数据吗?”徐川接着问道,五百组的实验数据,能产生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中,大部分的数据都会重复或者废弃掉,只有少部分的数据可能会带来一些通向正确合成道路的希望。
    而从这些数据中刷选出有用的数据也是件麻烦事,包括如何将这些数据解析处理后带入到材料计算模型中去,同样麻烦繁琐,好在现在他手下有足够的人可以去做这个工作。
    樊鹏越点了点头,道:“当然,每一次的实验数据都保存下来了,然后会通过分析挑选出可能合适的方法与道路。至于基础数据,那些已经录进材料计算模型中了。”
    “目前来说,最优化的一条路线是通过纳米合成技术,将铜碳银材料复合通过惰性气体保护后先进行烧结等处理,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和提纯后,通过化学沉积法在基层上以二维薄膜的形式进行沉积,形成晶体结构。”
    “这种二维薄膜片叠加后通过液氦进行超低温冷冻,可以实现氧化铜低温超导材料的特性。”
    “这算是目前第一个实现铜碳银复合材料超低温超导的。”
    “至于其他的实验,暂时都还没有展现出来这种潜力。”
    闻言,徐川有些惊讶,道:“这么快就有了突破?”
    樊鹏越点头道:“嗯,已经测试过了,在43.5k的温度下,这种铜碳银复合二维薄膜材料具备超导材料的特性。”
    徐川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兴趣,开口道:“先去看看这个,另外将走这条路线的详细资料以及负责人的信息给我一份。”
    老实说,对于川海材料研究所能这么快就摸索出一条通向铜碳银复合材料超低温超导的路线,他还是有些惊讶的。
    而且这条路线和他后世研究铜碳银超导材料的路线很接近,这就更让他惊讶了。
    哪怕在一开始他就给出了一个研究方向,但那也只是给的一条模糊的道路而已。
    铜碳银复合材料,有无数种合成办法,也有无数种材料比例。
    在合成的过程中稍有偏差,就又可能会出现两种性能相差极大的材料。
    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在这条模糊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相对正确的道路,说明这名研究员还是挺有能力的。
    当然,也有一定的可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运气好走对了路线,但运气在材料学中其实也算是实力的一部分。
    有时候运气好,真的是能直接顺畅无比的一条路线走到底,直接将需要的材料合成出来的。
    不过这种概率很低就是了,白前辈来了才差不多。
    ps:晚上还有一章,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