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9章 不是,浓眉大眼的荀彧总不是贾文和的人了吧?
    第569章 不是,浓眉大眼的荀彧总不是贾文和的人了吧?
    经过这些年的相处,荀彧发现了刘备等人的奇异之处。
    最为简单的就是,明明刘备身处关中,却能够知道凉州的消息。
    倘若是推测也就罢了,偏偏刘备每次都能一清二楚,仿佛是有人当着他的面汇报一样。
    此外支持刘备的贤才不在少数,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贤才来投荀彧倒是觉得正常,问题是他能够确定这些贤才此前没有见过刘备。但当这些贤才见到刘备时,其中竟有几人眼睛饱含泪水,泣不成声,言辞里又充斥着激动和庆幸。
    特别是从益州而来的贤才,这些贤才并非全是益州人,按常理来说势必爆发冲突。
    结果却是超乎了意料,不管是益州本地人还是外来人都秘密联合在一起,在刘焉的眼皮子底下渐渐占据州府的要职。
    这些贤才借助一场大胜,趁着刘焉不备,直接将刘焉及其僭越的证据送到了长安,仿佛很早之前就知道刘焉会造反。
    而这些贤才这么做似乎不单单是为了大汉,还为了刘备
    饶是荀彧脑海中都不受控制地浮现两个字,天命。
    结合刚刚刘备嘴里提到的持续了一千二百年的科举.
    以及传闻中的仙人托梦
    心中仅存的几分怀疑彻底打消,荀彧复杂的问道:“大将军,日后会有士族的位置吗?”
    “当然。”刘备认真地说道:“天下很大,大得大汉的疆域都显得那么小,为何容不下士族呢?更何况改制并非一蹴而就,眼下但凡是全心全意支持朝堂的士族,朝堂就不会弃之如敝履。”
    这番话并非是虚词,持续了一千二百年的科举不是一诞生,就替代了原本的选官制度。
    是经历隋唐两朝才最终确定下来,据甄德所言进士科在唐初仅是常科的一种,直到宋代进士科才成唯一科目。
    他和贾诩商量后,准备效仿唐初,将明经科设为对武勋和士族的绿灯。而进士科,则是留给寒素的上升通道。
    等到寒素的比例渐渐上来,明经科也会像唐代那般渐渐地被取缔,这是大势所趋,并非人力所能扭转。
    他相信凭借荀彧的智慧不难看出其中的道理。
    将心中大致想法告知荀彧后,刘备问道:“不知这个答案文若可还满意?”
    荀彧叹了口气,挤出了个微笑,“自然。”
    刘备露出了同样的笑容,他知道荀彧算是被自己说服了。
    只是这回
    刘备缓缓地摇晃茶盏里的茶水,思绪已经飘向了远处。
    这回实在是为难敬达了啊。
    随后刘备和荀彧离开了太常府,回到大将军府后,刘备屁股还没坐热,就收到了辽东来报。
    “公孙伯圭.大破公孙度.”
    他心底涌现一抹喜悦,哈哈哈,好好好,兄长大获全胜,我这就进宫为兄长邀功!
    太常府考校一事,不到一日的功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
    一众士族就像是霜打的茄子低下了高傲的脑袋,他们眉头拧成了麻绳,忧心忡忡地说道:“坏了,我等士族竟输给了寒素,更坏的是日后.日后我等要跟寒素相争,这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兄台莫慌。”
    “哦?来君可有妙计?”
    来敏安抚道:“贾文和手眼通天,但此事事关重大,并非贾文和一人能够决定。待我宴请朝中同僚,明日朝会时,出言驳斥贾文和,或许还有转机。”
    “有劳来君了。”
    翌日
    百官们一如既往参加朝会,其中士族出身的高官们达成了一致战线,推举中散大夫伏完代为喉舌。
    然而事态的发展往往超乎意料。
    伏完正准备抢夺先机痛批贾诩时,作为最终拍板的刘备竟快人一步,率先冲着摄政王、皇太弟刘协说道:“殿下,护乌桓校尉公孙伯圭讨灭叛贼,平定辽东,战功赫赫,臣以为理应升迁。”
    按常理来说公孙瓒的升迁事宜应该是板上钉钉,昨日刘备二话不说直接赶赴宫,一进寝宫就见刘辩身着盛装等候多时,还不等刘备开口刘辩就激动地将公孙瓒的封赏给说了出来,询问刘备有没有不妥后,便当场下令拟诏。
    可以说今日朝会不过是走个过场,刘协点点头就能完事。
    刘备看着眼睛发亮的刘协总觉得有些不妙,协儿该不会犯轴吧?
    下一刻随着刘协的开口,证明了刘备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只见刘协起身慷慨道:“公孙校尉勇武非凡,平定辽东更是大功一件。要我.呃,要孤看封什么乡侯,怎么都得是县”
    咯噔。
    刘协的话语卡在了喉咙,他心底一沉,面色骤然发白,手下意识的摸向屁股,他总觉得屁股有些发疼.
    奇了怪了,我也没挨皇叔的鞋履啊,为何莫名的有些害怕.
    猛然间刘协想到了很重要的一点,他偷偷瞄了眼刘备,果不其然刘备的脸色变得很难看,眼神更是变得锐利起来。
    刘协给刘备使了眼色,皇叔啊,我听闻公孙伯圭是你拜把子大哥,也是我的叔父。皇兄坐在皇位上的时候扣扣嗖嗖,论到我了,我大方点还有问题吗?
    刘备就像是没有看到刘协的暗示,依旧满脸的严肃。
    碍于鞋履的威慑,刘协只好作罢,他改口道:“咳咳,那还是乡侯,封平虏将军吧”
    见刘备神情渐渐缓和,鞋履威胁解除后,刘协长舒了口气。
    刘备并不是没能看出刘协的暗示,但朝令夕改实属大忌,这种苗头刚一浮现就应该掐灭。
    随着刘协话语的坠地,百官纷纷称赞,没有人出言反对。
    不过伏完等一众士族出身的官员面色皆是一沉,对于他们而言公孙瓒的大名如雷贯耳。公孙瓒本是庶子,在宗族内得不到重视,连求学都是靠着其岳丈的资助,对士族可是恨得咬牙切齿。
    一个贾诩就让人难以应对,再来个公孙瓒不是雪上加霜?!
    想到这里,一众士族出身的官员都心底发怵,行动迟缓。
    偏偏就是这一迟缓,让贾诩捷足先登,从而陷入被动。
    贾诩出言道:“殿下,大将军。臣有一言。”
    “太常卿,请说!”刘协顿时来了精神,朝堂上的人大多他都不熟,但贾诩他可是太熟了!
    马叔说过太常卿可是一等一的军师,羽扇轻轻一挥就能够让敌人的大将长子还有爱马有来无回!
    伏完心底一颤,坏了,晚了一步!
    “殿下,大将军。昨日臣在太常府设立了一场考学,考的是《左传》”说着贾诩将考学的题目交了上去。
    刘协接过来一看,下意识惊呼道:“嗯?这三题这三题!嗯.好像也不难啊,连孤都会.”
    百官的嘴角微微一抽,不是,殿下,朝堂之上能不能不要大惊小怪啊
    刘备用眼神提醒刘协,意识到自己失态的刘协,连忙摆正态度,正色道:“太常卿,请继续。”
    贾诩点了点头,“经过这场考学,臣发现士族子弟全对人数不过三人,反观寒士大多都能三题全对。这些士族子弟在郡县大多都有贤名,若是按照原本的取官制度,选上来的官员都这样的货色,将会祸及大汉啊。”
    对啊!
    刘协觉得贾诩说得太对了,这些人连这三题都做不出来,那不是比他还不如?
    刘协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若是让现在的他治理天下,怕不是会让天下变成一团乱麻。
    让连他都不如的人去当官,还是处理政务的官,这不是在祸害大汉,那什么是祸害大汉?!
    刘协问道:“既然如此,太常卿,你以为该如何选官?”
    “回禀殿下,臣以为应当废除察举改为科举,日后不得再举孝廉。想要当官必须考学,需在各州州治通过乡试,才有当官的资格。”
    此话一出,顿时掀起了渲染大波。
    朝臣皆是心底一颤,贾文和是要将士族逼上死路啊!
    伏完暗道一声不好,前有贾诩后有公孙瓒的他只得急忙开口,“殿下,大将军!不要听信太常卿的一面之词啊!单单是太常府的考学说明不了什么,士族之中不乏有才有德之人啊!”
    “中散大夫所言极是,殿下,大将军,不要听信太常卿的一面之词啊!”
    伏完的话语赢得了相当一些官员的支持。
    “这”
    刘协面露难色,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向刘备求助,并非是他不想,而是与刘备相处多时的他明白了个道理。这个时候向刘备求助,刘备也不会伸出援手,他知道不是刘备不管不顾,而是刘备在锻炼他。
    刘协看向贾诩,“太常卿,群臣皆阻,你又有什么话说啊?”
    “回殿下,若是诸君觉得不妥,不如我等挑选一些寒士和一些名门之后,让他们学习同一部典籍,再比较比较谁优谁劣。”
    “殿下,臣以为不妥啊!谁知道太常卿会不会从中作梗,依臣看取官之法改不得改不得啊!”
    “殿下,祖宗之法改不得啊!”
    在贾诩和公孙瓒的刺激下,在此之前一个二个被誉为贤臣名士的官员争相反对贾诩,生怕刘协倒向贾诩。
    这让刘协不禁头疼,心里越来越烦躁,这些人一个个都说自己是君子,眼下为何如此不堪?
    最终刘协彻底忍不住了,他大吼道:“住口!都给孤住口!让尔等比,尔等不比,一味地抨击究竟是何意?!”
    反对贾诩的群臣皆是一愣,他们呆呆地看着皇位旁的刘协。
    刘协看上去稚气未退,但拧起眉头,面色冷峻的模样,倒是有几分天子威仪。
    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位年幼的摄政王是真的怒了,虽然刘协只是储君,但刘协代表的皇权可是实打实的。真的触怒刘协,那可难办了。
    作为喉舌的伏完更是猛得惊醒,不对啊,貌似跟来敬达说得不一样,我等为什么要劝殿下?要劝应当要劝皇叔啊!怎么会这样,难道我等之前有人跟贾文和媾和在一起了?不对啊,南阳高门也就罢了,益州大族会跟贾文和媾和吗?
    不管伏完怎么思索,也是为时已晚。
    刘协冲着他们露出一副惋惜而又痛恨的表情,然后失望地摇了摇头,当目光落在刘备身上时,他的神色才稍稍缓解,“大将军,你怎么看?”
    协儿这演技未免有些浮夸了吧
    刘备下意识点评起了刘协的演技,好在他的反应十分迅速,当即止住了纷乱的思绪。
    在众目睽睽之下,刘备眉头微皱,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他叹道:“殿下,依臣看,太常卿如此安排不妥。各地士族皆有功于大汉,不如由各地士族出资助朝堂兴办学堂。出资最多或是有功大汉的士族,准许郡县向朝堂推荐族中德才兼备之士。鉴于太常府考学一事,这些推荐的士人还是要经过考校。当然这些士人不必与寒门相争,他们统一归为明经科的考学。寒素则是要参加郡县,州府的考学,才能为官.”
    刘备说了很多,寒素一步步考上来的进士科,从事的官位大多需要奔波,从计算钱粮开支到府库用度,甚至还有劝课农桑。反观明经科多半是文书性质的官位.
    伏完听得有些迷糊,不过士族出身的官员当中不知是谁说了一声好,一堆士族都跟着说好,就连荀彧都在说好。
    伏完心想,看来还是大将军厚道啊!听起来比贾文和要强上许多。来敬达没有提到让我等劝说大将军应该是大将军不用劝?
    对,对对,肯定如此!
    伏完越想越觉得很有这个可能,至于方才感受到的不对劲,怀疑士族中是否有贾诩间者.统统被他抛在了脑后。
    退一万步,就算贾诩再诡计多端,荀彧也不可能是贾诩的人吧?
    你看连荀彧都叫好,那还有什么问题呢?
    要是再反对,等到公孙瓒班师回朝,那可大事不妙了!
    朝会散后。
    刘备特意接见了来敏,他握住来敏的双臂,“敬达,辛苦你了。”
    “主公,不辛苦不辛苦。能为主公分忧,是臣的荣幸。”
    “敬达可有什么要求?我绝不推辞!”
    “要求?没有没有!”来敏百般推脱。
    然而在刘备的坚持下,来敏只得接受刘备的好意,他嘿嘿笑道:“主公,臣不善政事也不通武艺,臣这嘴巴还惹人厌烦。臣能帮到主公足矣,若是主公非要臣提个要求,主公,臣想担任主公家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