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17章 被置之不理的《晦翁学案》
    王文龙被禁足在家后,孙隆经常派人去探望。
    在苏州当税监时,孙隆对于王文龙极不感冒,但将近十年以后,他对王文龙的态度却大大改观。
    原因很简单,时移世易。
    当年的两人矛盾源自孙隆想要在四镇收税,王文龙带领百姓抗争。
    孙隆自然要和王文龙争到最后一秒。
    但跳出税监的身份,孙隆也不得不承认,王文龙确实是个有骨气的文人。
    人都是做出来的。
    在官场待的越久,对于这种有底线的人就越是敬佩。
    这天,孙隆正在批折子,联络王文龙情况的太监突然屋说:
    “公公,王文龙的文章写好了,请咱们递到万岁爷那儿去。”
    孙隆好奇道:
    “这才半个月时间,这么快?别是拿事情糊弄吧?”
    接过文稿一看,就见上面赫然四个大字《晦翁学案》。
    孙隆也是上过内书房的,见到标题先自一愣。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字号里头都有个晦字。因为他的地位太高,后世文人往往不直接称其字号,便叫他做“晦翁”。
    “学案”则是一种记载学派内容、师徒传授、学说发展的书体。
    王文龙前世历史上,这种书体的最高成就自然是明末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
    在黄宗羲之前,写学案写出名堂的人真不多。但各派儒生都对这种研究极为尊敬。
    因为只要想想,虽然研究的过程就知道做这种研究必须要看大量的古书,收集大量资料,将古人的思想全部练上一遍,才能够做总结。
    没错,王文龙这本《晦翁学案》就是从《宋元学案》里头抄的。
    但孙隆不知道呀。
    他把书稿放在一边,先把今天的褶子批了,做好批红之后,这才点一杯清茶,开始仔细看书。
    孙隆也是喜欢读书的,要不然不会被派到苏四镇去收税,没点文化水平,可镇不住江南的读书人。
    翻开《晦翁学案》孙隆很快看了进去。
    别说,这还真是部功底扎实的大部头。
    书中先系统化整理了朱熹的思想变化过程。
    接着又详细梳理了朱子的源流以及门派。
    上追当时如释道各派思想从中找到朱熹的思想来源。
    下承朱子的各路弟子以及再传弟子。
    《晦翁学案》是黄宗羲的《宋元学案》中最见功力的一章。
    因为朱熹一生飘泊,思想变迁复杂,他和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几乎串起整个宋元儒学的网络。
    要把这个人的思想流派找完,基本得把宋元儒学的变迁全部挖个底掉。
    不知得看多少家的传头。
    王文龙其实更想抄《明儒学案》,那是黄宗羲在大明将亡之际为自己经历过、试图拯救过的王朝所写的思想史。
    一字一句深见骨力。
    但大明这不还没完吗?《明儒学案》超出来实在不合适。
    王文龙退而求其次,便就朱子开抄。
    王文龙在文章中自述自己喜欢看书、收集了一些珠朱子及其在传弟子的文稿,还有部分内容则是在翰林院藏书里借阅的。
    这还真有可能,翰林院的藏书极其丰富,只是大多数书籍都没人有时间去看。
    这年代信息交流又不通畅,没看过的书,还真就不知道里头写的是什么内容。
    泡在藏书丰盛之处,闷头做文章是真能做出东西的。
    王文龙的《晦翁学案》还是个加料版。
    黄宗羲的《宋元学案》没写完,清代文人堪刻之时反复增补。一直到全祖望版本才算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内容。
    其中许多文章的考证又不是黄宗羲所作,其质量竟然不亚于黄宗羲的水平。
    全祖望人称“布衣太史”“史学大柱”,那是能在考据学盛行的乾隆朝获得举世声名的学者。
    思想水平追不上黄宗羲,但做史的老辣严谨、目光如炬也是纵略历代史家中第一流的。
    何况到全祖望时期,考据学已然大兴,曾国藩还没出来,学术界普遍议论程朱理学已经走向末路。
    全祖望在这时总结朱熹的传承,几乎相当于对着一具尸体盖棺定论。
    以他的大才,对整个程朱理学都做了概论性总结。
    他的总结到乾隆时期都有先进性。
    再把这总结往前搬一百多年,王文龙对程朱理学的现状及发展的预言简直堪称石破天惊。
    至于全祖望对程朱理学优点的提炼。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更是超越大多数时人的眼光。
    明末时程朱理学在学术界上已经趋于陈腐。
    但王文龙却一针见血的指出,程朱理学的优势就在于其包容性、演变性。
    在宋元时期的各派思想中,程朱理学是相当开放的学派,朱熹治学海纳百川,善于吸收各家精义化为己用。
    看的孙隆连连点头。
    “是了,若不是朱子有这样胸怀,如何能成为一代文圣?”
    “其学术思想又如何能够独领数百年风骚?”
    “照建阳这书所说,过去大家觉得程朱之学古板窠臼,那都是因为他的后学借助此学说去打压旁人。”
    “这样的徒子徒孙,其实与朱子的思想已经大相径庭了……”
    孙隆虽然尊敬朱熹,但之前也不敢说自己了解宋元儒学的根底,读了三天大有所获。
    总算是把朱熹的理学传承从上到下捋的清楚。
    对于王文龙这篇文章,他心中只有赞赏与尊敬。
    文章的质量自然是好。
    尊敬的是要写出这篇东西来,不知得看多少的书。
    “书是好书。”
    “可惜白费功……”
    孙隆也为王文龙的境遇感叹。
    万历皇帝告诉王文龙写出一本书就放他回家。
    但跟当今万岁爷做交易哪有那么容易?
    好不容易抓了王文龙,就这么一个多月就放了?
    皇上的面子往哪摆?
    带着对王文龙的同情,孙隆还是把文章转交给万历皇帝。
    而万历皇帝果然也迟迟不发下文。
    孙隆心中觉得有愧,只能带上礼物去见王文龙。
    王文龙的家门口守着两个锦衣卫。
    孙隆到他家时,两个锦衣卫正在门房里吃酒,听说司礼监掌印来了,连忙放下夹着涮羊肉的筷子,一脸紧张。
    王文龙居然还钱给他们搞了顿火锅。
    王文龙这家伙果然精明,笼络这些中低级小吏的手段也真是学透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