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兴兵攻宋
    殿外风声呼啸,殿内死气沉沉。
    沉默着饮了几杯酒水后,公子突忽然开口道:“公父。来年攻宋可有了计划?”
    郑伯微怔,回答道:“尚且没有。”
    “我倒是有个想法。”公子突话音落下,殿中另外三人将目光投了过来。
    郑伯沉吟片刻,低眼看着这个自己不太喜欢的这个儿子,沉声说道:“你说吧。”
    公子突转脸看了端木易一眼,又回过头,对郑伯说道:“可让端木先生为我们谋划此事。”
    端木易闻言,自然是明白了公子突的意图。他这是为了给双方制造一个交易的机会。
    端木易替郑国谋划攻宋之事,作为回报,郑伯将那些收监的秦人释放遣返。
    如此一来,端木易想要的东西得到了,而郑伯那里,也损失不了什么。
    端木易抬起头来,正迎上郑伯投过来的目光。郑伯似乎也在等着端木易表态。
    虽然端木易与宋国也有故旧,但他心知郑国攻宋是大势所趋,而那些秦人却未必非死不可。于是,他便对郑伯说道:“在下愿意替公谋攻宋之策,恳请公能赦免无辜秦人。”
    “先生若能为我谋划,寡人可以答应先生的请求。只是,寡人要等到攻宋归来,再释放那些秦人。”
    “……好吧……”端木易无奈应道。
    “好,那就有劳先生了。”郑伯说着,举起一杯酒来,向端木易敬去。
    ……
    推杯换盏,各怀心事。
    当晚,端木易由郑伯安排着在驿馆住下。他本来并没有打算在郑国长住下去。奈何若不这样,那些秦人必然遭受无妄之灾。为了挽救那些无辜性命,端木易只好向郑伯妥协。
    自宫城往驿馆去的路端木易走过不少遍,但从未向今日这般走得如此压抑艰难。
    风雪依然,北风依旧。苦寒似乎是为了捶打端木易挣扎无措的内心,让他能在这份不怎么光彩的交易之后,冷到麻木。
    送端木易去驿馆的,是一个他以前从未见过的侍卫。
    此人三角眼,鼠尾须,总让人感到些许的阴诡。
    一路上,许是端木易的沉默让人望而却步,那侍卫始终未曾与端木易交流。
    直到两人进了驿馆,他才开口与端木易说道:“端木先生,这些日子就委屈您在这儿住着了。如有什么需要的,就叫驿馆的伙计到宫中寻我。我每天都会在宫中统领侍卫值守。”
    端木易连忙拜谢道:“多谢这位大人,还未请教大人名号。”
    “小人高渠弥。”那侍卫答道。
    “有劳高大人了。”端木易再次拜谢。
    “先生客气了。”高渠弥笑着辞让道。说罢,仍立在原地没有移步。
    端木易见他话已说完,仍不离去,猜测他必有所求。
    于是,端木易问道:“高大人可是还有什么事吗?”
    高渠弥踌躇了半晌,终于下定决心问道:
    “小人素闻先生长春不老,可是有什么长生秘术?”
    这问题让端木易有些意外,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回答道:“不过老得慢些罢了。”
    长生大劫太过玄奥,他自己尚且弄不清楚,更加不愿透露给别人。更何况,对方还是个初次见面的侍卫。
    高渠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又问道:“噢……先生可认识伯阳父?”
    “噢,有过一面之缘。”端木易隐瞒道。他并未如实相告,原因自然也和刚才一样。
    “我听说伯阳父乃是殷商时的旧人,可是如此?”高渠弥穷追不舍地问道。
    端木易蹙着眉头道:“高大人见谅,在下并不知晓此事。不过若真如此,他岂非已有数百岁了。这未免太过惊世骇俗。”
    “也没有什么的,不过长生有道罢了。”高渠弥笑道。
    端木易察觉到高渠弥确乎是在有意套自己话,于是试探他道:“高大人似乎对长生一事很感兴趣?”
    “长生不老,人之所愿。小人也不例外。难道先生不想吗?还是说,先生是有恃无恐?”高渠弥非但没有透露更多的信息,反而又一次直至端木易的隐秘。
    “高大人……”端木易沉下脸色,白了高渠弥一眼。
    没想到高渠弥倒是个见好就收的主。他见端木易变了脸,随即赔笑道:“先生见谅,小人说笑而已。先生休息吧,小人这就回宫去了。”
    说罢,高渠弥向着端木易深深一揖,便转身离去。
    他这一走倒是轻松,端木易却心中却陷入了无尽的疑惑。
    高渠弥想知道的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会知道伯阳父的事情?自己长生不死的秘密到底还能藏多久?
    本想着待下次见到高渠弥,一定要想方设法在从他嘴里套出些什么。可是没想到,直到整个冬天过完,高渠弥都没在出现在端木易面前。
    ……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为了拯救那些被郑伯囚禁的秦人,端木易按照自己记录下来的历史,促成了郑伯与齐、鲁两国,先后在中丘、邓地的会盟。会盟结束,攻宋之事也敲定了下来。
    五月,郑、齐、鲁三国军队攻宋。
    六月初,三国国君会于老桃。往后的一整个月,鲁国、郑国各自攻下了宋国数城。而郑伯为了拉拢鲁国,同时收敛锋芒,便将宋国东北部的郜、防两邑,拱手送给了鲁国。
    七月初五,郑军撤兵回国,暂驻于郑都远郊。
    七月流火,暑热渐退。
    郑都郊外的密林之外,郑国三万人马正驻扎于此。
    军队纪律严明,即使已经凯旋而归,仍然没有一兵一卒放松警惕。
    营地周围值守的士兵手持干戈,观察着附近的风吹草动,不敢有丝毫怠惰。
    因为这次,随行的营中有太多的贵人。
    营寨中军行帐,亲征的郑伯姬寤生坐在主位,随行的世子忽、公子突、公子眚、公孙子都分列两旁。下首,还有大夫祭足、颍考叔等人。当然这中间自然少不了端木易。他地位特殊,居于右侧最前面。
    “这次攻宋凯旋而归,各位都辛苦了。”郑伯向众臣说道。
    众臣上前谢礼,郑伯欣然而笑,随即又道:“此次征宋,全仗端木先生精心筹划。但先生始终不愿在我大郑为官,这寡人也不知如何赏赐。”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只有世子忽对此颇为不屑。
    而端木易,则是赶忙谦辞道:“公厚赞了。在下不过提了几条不成熟的策略罢了。最后靠的,到底还是各位大人的冲锋陷阵和大郑雄兵势不可挡。”
    “先生过谦了,谁都知道,若不是先生提出的联合齐鲁。宋国也不可能三面受敌、应接不暇。先生这在天下翻云覆雨的手段,终究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公孙子都说着,向端木易投去景仰的目光。
    端木易被这一通盛赞夸得心中甚是受用,可他还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过是借了先知的便宜罢了。因此并没有自视甚高。
    这时,郑伯又一次问道:“端木先生当真不愿留在郑国吗?寡人愿意以半国与先生为封地。”
    半国领土,莫大恩赐。换做是谁都不可能不动心。
    帐中的其他人都又惊又羡,即便是祭足这样行将就木的老人,眼中也闪烁出精光。世子忽更是脸色难看之极,似乎在他看来,端木易根本配不上这份殊荣。
    所有人都以为端木易定会接受这样的厚赐,留在郑国为官。
    却不料端木易再次拜道:“郑伯恩赏厚遇,在下感激不尽。但在下还是坚持在下本来的想法。在下生是秦人,终究是要回到秦国的。况且在下如今流落江湖,自由自在,实不愿为山河所累。在下可以因故旧交情助公谋一时之事,但不会长久地留在郑国。”
    “好吧。先生既然如此坚定,寡人便不勉强了。”郑伯脸色阴沉起来。
    毕竟,端木易的拒绝虽然已足够委婉,但还是不免让他有些掉面子。
    “多谢郑伯理解。”端木易自知惹恼了郑伯,但还是硬着头皮向他致谢。因为他还要提醒郑伯一件事情。
    “还有一事,请公不要忘了。”端木易开口道,“那些秦人......”
    “先生放心好了,”郑伯打断了端木易的话,板着一张脸说道,“寡人既然答应了先生,就一定不会食言。不过寡人也说了,待一切结束之后。如今尚未回城,回到城中,自然会如先生愿的。”
    “端木易叩谢公之大恩。”端木易说着,竟向着郑伯行了叩拜的大礼。
    原本并不需如此,但端木易还是做了。
    并非因为他对郑伯有多感激,而是他心里还是觉得,那么多秦人的性命,当真是太过沉重了。这份沉重让他不由自主地敬畏。
    生民非草芥,万物非刍狗。
    端木易方才站起身身来,帐外匆匆跑进一个近侍来。他在郑伯耳边低声耳语了几句,待郑伯点头示意,方才退下。
    近侍出了帐,端木易抬头往主位看去。
    只见郑伯面色已经凝重起来,他眉头紧皱着说道:“先生,诸位,咱们暂时回不了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