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章 探索与生产
    三部合居的村庄,被秦钧命名为“龙村”。
    以后发展起来,就是“龙城”了!
    把龙村的内政基本搞定,秦钧就开始在周边地区进行大力探索,同时组织村民完成各种物资的生产。
    他开发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原来虎姓部落的石盐。
    那些灰色石盐是原始人在捕猎时,发现许多动物会在某个山壁舔舐那里的石头,于是自己也过去舔了舔发现是咸的,再把石头采回来研磨成粉就是灰盐了。
    秦钧让冰带着去看了一下,那个山壁位于一处岩石内凹处,平时不受雨淋所以才能长期保持在地表,否则这种易溶的石头早就被水消蚀光了。
    这样一个天然的露天盐矿,简直就是上天对原始人的赐予!
    秦钧当即带着人,用石斧挖出了一批灰盐矿,用羊皮包裹着带回龙村。
    取出一部分灰盐矿敲碎磨细,放入有清水的陶罐溶解直到饱和。
    另一个陶罐下面挖个洞,一层层铺上洗干净的砂岩石块、沙子、木炭、瓦片,把盐矿溶液倒进去完成过滤,可以多过滤几遍直到清澈。
    接着就是开始煮了,因为是要把水分蒸发掉,所以选用敞口开阔的陶盆。
    水装进去之后,先用木棍比一下水位,用石刀划出一个刻度。
    卤水先大火煮开再转小火慢煮,等煮到还剩差不多三分之二水的时候,把陶盆从炉子上拿开让水渐渐平静下来,可以看到水下已经有白色晶体析出,这些晶体应该就是食盐氯化钠了。
    把陶盆里的水倒进另一个盆,底下的食盐收集起来尝一尝……
    嗯,很纯的咸味!
    剩下的卤水继续煮,然后隔一段时间就拿下来倒过盆,把析出的晶体尝一尝。
    到后面析出来的东西有苦味,它们就不是氯化钠而是氯化镁之类的物质,对人体有害不能用来当调料。
    煮盐的原理就在于此:卤水中包含各种不同的溶质,随着水分蒸发这些溶质不是一起析出,而是有一个先后顺序“排队”出来,氯化钠会率先析出大部分,然后其他的物质才跟着析出结晶。
    具体的情况当然复杂得多,不过大体就是这么个思路。
    把卤水装回到最开始的陶盆里,还是用原来那根木棍测量水位,在略往上一点的位置再划一个刻度。
    下次再煮盐,就不需要一次次品尝了。
    把水加到上面那一个刻度,煮到下面的刻度立刻停火冷却,得到的结晶物质就是高纯度的食盐。
    如果有豆子,最后的卤水可以用来点豆腐,现在就只能是倒入河里丢弃。
    秦钧完成第一次试验,接下来就可以交给族人去完成。
    敲碎研磨、饱和溶解、过滤、熬煮……
    几个步骤都非常简单,唯一有技术含量的“煮”部分,因为有秦钧制作的刻度木棍,对原始人来说也没有任何难度。
    他们用了三四天的时间,才把带回来的盐矿全部消耗完。
    最终得到的产品,是整整一大罐雪白的盐。
    对这种“魔法”一般的神奇变化,整个龙村的原始人都充满了好奇,除了奴隶们不敢四处乱走,所有夏族人没事都跑来围观煮盐。
    偶尔秦钧让他们尝一点,这些人就在那里“嘻嘻嘻”地笑。
    煮过提纯的食盐,比原来的灰盐要健康一些,但下在肉汤里口感其实差不了多少。
    不过这盐卖相好啊!
    对原始人来说,秦钧就像在秋天变出了“雪”,而且这些雪还是咸的一样。
    拿这些盐出去交换,绝对能得到其他部落的欢迎!
    除了煮盐之外,秦钧接下来还搞出了陶车、马鞍……和最重要的,医药!
    他经常会到外面去转一转,看看周边这片地区有什么可用的资源。
    为了防止“硬核骑马”把蛋硌坏,影响将来刷孩子的大计,秦钧用羊皮内部填充茅草做成了马鞍,这样再骑马就舒服多了。
    当然马镫他还是憋着,没有提前几千年搞出来。
    秦钧从野外收集到的药材,有榆树皮、柳树枝、车前草、锦葵、菊花、蒲公英等。
    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医药的概念,秦钧拿着柳树枝煮个水能治头痛,在原始人看来就是无比神奇的事情。
    感冒发烧?
    刚开始当然是“多喝温开水”,后来则改为车前草切碎泡水喝!
    伤口发炎?
    锦葵叶花榨汁,内服外敷!
    腹泻?
    榆树皮泡水喝!
    高血压?
    菊花泡水喝……等等,原始人哪来的高血压啊?
    ……
    简单的头昏脑热,秦钧处理一下基本都能康复。
    至于更复杂的病症,当然还是听天由命了!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大雪纷飞的冬季降临,哪怕有马秦钧也无法继续出去探索,只能是窝在村子里刷孩子。
    第二年春天来临,秦钧才又可以出去浪。
    这一天,他骑着马在外面兜了一圈,幸运地在野外发现了几株荠菜。
    荠菜是一种营养丰富,还能作为药材使用的野菜。
    用荠菜去根捣碎,以开水浸泡得到的汁液可以用于处理皮疹、溃疡、伤口,食用有明目中和、健胃消食之功效。
    就算单纯作为食物,荠菜的味道也很不错。
    《诗》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秦钧在河边一个高地上,用竹篱茅草盖了一个“苗圃”。
    田圃里翻除掉野草石头,用河泥和树林里的腐殖质混合铺了一层,上面栽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东西。这次找来的荠菜也被秦钧种了上去,打算等它们开花结籽数量多起来,再扩散到野外使其自然生长。
    回到村子里面,族人和奴隶们都在劳作。
    秦钧来到一个室内的陶器“作坊”,里面有两个野人奴隶正在制作土坯,使用的正是秦钧发明设计的陶轮。
    黏土制成的圆盘烧成陶器,在河边用砂岩进一步打磨平整。
    陶轮安装在木轴上,木轴底部削尖立在石头上减少摩擦力,再做一个支架就可以转动起来。
    不过陶轮的动力问题,却费了秦钧不少心思。
    什么“皮绳传动”、“齿轮传动”、“奴隶躺在地上用手摇动”都尝试过,但是效果始终不如人意。
    比如用皮绳作为传动,由于皮绳需要绷直才能传递摩擦力,如果动力来自侧面那木轴就会得到一个侧力。这个时代又没有轴承,木轴与支架之间只能是松散连接,被皮绳侧着一拉就转不动了!
    如果改成皮绳两侧拉直,绕过支架再合并形成闭环,则是结构过于复杂能量损耗太大。
    至于陶器齿轮?呵呵,不提也罢!
    最后的办法是在木轴下方做个架子,装一个用黏土加干草做成晾干的“大泥盘”。
    使用的时候转动厚重的泥盘,在惯性的作用下间歇输出动力。
    有了能转动起来的陶轮,制作陶器就简便了许多。
    柔软的黏土放在陶轮上旋转,可以快速制作出圆形的器皿,质量比盘泥条做出来的那些要好得多。
    这期间随着工匠的手艺提升,他们出产的陶器开始跟食盐一样“畅销”。
    除了原来的龙、虎、豹三个部落,周边地区还有十一个夏族部落和两个野人部落,秦钧非常积极地推动与他们的交流。
    在推销食盐和新式陶器的同时,他还向那些部落征集资源。
    一棵罕见的植物,可以换一个新式陶罐。
    奇怪的石头也可以拿来换,但要知道是从哪里捡来的。
    秦钧还向他们特别指出,如果能找到“籽多又大”的野草,可以换十个新式陶罐,或者整整一小罐食盐!
    这个悬赏令,对本村的族人同样适用,只是奖励的方式略有区别。
    秦钧就是要尽可能发动人力,让他们帮自己搜寻发现周围的资源,这样总比他一个人要高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