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玄开始诉说着祭词,无非是些祝福语,祈求苍天保护大汉……
念完之后,他将酒杯高举,晶莹的酒液倒在地上,一股浓郁至极的芬芳,传遍四周。
“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
随着祭祀的结束,众人也朝着舒县的方向赶去。
舒县县令乔玄这时策马走了过来,“府君大人。”
韩玄看了他一眼,“什么事情?说吧!”
“您送往周家的请帖,已经被退了回来。”乔玄顿了顿,再次说道:“而且他们还对您说了很多大不敬的话……”
乔玄没敢继续说下去,生怕对方大发雷霆。
“无碍!”韩玄一副早已预料的表情,心底也没太大的愤怒。
看来周氏似乎铁了心的与自己为敌。
“呵!”韩玄不由得发出一声冷笑。
此时天色渐晚,进入舒城后,此刻城中街道上已经热闹起来。
各家百姓燃起火堆,橘红色的火焰冉冉升起。
一两个小孩儿,小心翼翼的把竹节投入火堆中,然后飞快的跑到墙角。
小孩儿们捂住双耳,一双双眼睛兴奋的紧盯着火堆,竹节受热膨胀炸裂会发出巨响。
人们以此来驱鬼镇邪,驱除山鬼和瘟神,这便是最早的鞭炮。
竹节在火中“噼里啪啦”做响,一阵接一阵,小孩儿们顿时欢呼雀跃,百姓们沉浸在欢庆的海洋中。
伴随着爆竹声,百姓们开始在门上贴有老虎的画像,并在门的两侧,摆上画有神荼和郁垒形象的桃木牌,再在门梁上悬挂一条苇索,供门神抓鬼使用。
随着天渐渐黑了,繁忙的一天快要过去了。
但各家各户依旧,点燃着昏黄的油灯。
万家灯火一片喜庆的景象。
临近夜晚,韩玄于府内设宴酒食相款一众官员,不醉不归。
韩熙、韩凌、黄忠、朱彪、魏延、乔玄等人皆已到场,还有一众郡吏纷至而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府内热闹非凡,觥筹交错间,宾客谈笑风生,众人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华美的舞台歌舞升平,婀娜多姿的舞女翩跹而舞、美妙的音乐、丰盛的佳肴和醇香的酒水。
在优美的乐曲声中,侍者们端着酒壶和酒杯穿梭于宾客之间,为人们斟酒。
韩玄手持酒樽,站在酒席的中央,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饮了几杯酒,顿时放声大笑。
这两年来他过的实在是憋屈,心底压抑着情绪。
因为自己的失误,无法处理好自己与当地氏族的关系,从而无法于此地施展他的抱负,而此刻他借着酒性想要发泄出来。
顿时高声吟唱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韩玄虽然没有去过泰山,但是他觉得此诗完全能够表达出他此刻的心情。
他通过泰山雄伟磅礴、高大巍峨、神奇秀丽的景象,表达了他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韩玄一口饮尽樽中美酒,畅快的高呼道:“哈哈哈!好,快哉!快哉!!”
场中宾客尽皆叫好,他们有人或许真能够读懂这首诗的寓意,又或者仅仅只是为了阿谀奉承,而进行夸赞。
接下来便是盛大的傩戏开始,一百二十名穿皂服的少年站在街道的中央,手持拨浪鼓;有戴面具披熊皮的方相,与十二兽。
口中念念有词,抑扬顿挫地敲打着乐器,似唱非唱,似说非说,唱着驱鬼逐疫的歌词,手舞足蹈,跳着奇异的舞步。
所谓的大傩戏是一种驱邪的活动,最早起源于殷商时期。
百姓希望这样做,可以把坏运气留在旧岁,在新的一年里能有好运气到来。
看热闹的人男女老少,前呼后拥,热闹非凡。
韩玄带着大乔小乔站在高处嬉戏观赏。
“哥哥有个礼物给你们。”韩玄说着,从怀中取出两个铜钱做的手链,“这是给你们的厌胜钱。”
厌胜钱其实就是日后的压岁钱。
手链是由五枚铜钱,与各种泛着五彩光芒的河珠,通过红色丝线编制而成。
这五枚铜钱,可不是市面上流传的五铢钱。
而是一种韩玄名人特制的铜钱,大小材质虽然跟五铢钱相同,但在每个铜钱的表面上,都刻有,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这几个字。
它们就是如今的五福,代表着一个人,一生圆满的寓意。
“谢谢,玄哥哥!”大乔,小乔相继表达谢意,声音软软糯糯的十分好听。
韩玄亲手,为她们戴在手腕上。
直至深夜子时,这场盛大的晚宴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宾客们心满意足地离去。
次日,中平三年。
正月初一。
远在洛阳的京师,已经开始了大朝会,文武百官估计已经开始向天子拜贺。
韩玄此时也不空闲,郡内的官吏、县令、还有他的手下,纷纷向他拜贺,表达他们的祝福。
只是简单的接见,韩玄就一直忙碌至傍晚。
害的大乔和小乔只能独自在一边玩耍。
时间一晃,两个月后。
江夏士卒赵慈,率领江夏兵攻克南阳六座县城,并将南阳太守秦颉杀死。
赵慈原本曾是秦颉麾下一千夫长,在平定黄巾之乱后,秦颉贿赂十常侍张让,将麾下将领的战功贪墨,而赵慈就是其中之一。
不仅如此,秦颉担心那些人会报复,便利用职务之便,将那些被他私吞战功之人的官职一撸到底。
秦颉的仕途由此平步青云,成了南阳郡太守,地位显赫。
至于那些曾为他出生入死的麾下将领,大部分降为普通士卒,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最终,赵慈数次求见秦颉无果后,便回到江夏,召集曾经的弟兄,带兵直接反叛,杀入南阳宛县斩掉秦颉的头颅。
等江夏兵叛乱的消息,传到朝廷中时,南阳已经有七座县城被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