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朝堂上,凡是大臣都可以看出来朱元璋的心不在焉。
与上次直接凛冽的对着蓝玉一顿输出不同,朱元璋今日貌似完全没有把心思放在朝中事务上。
就连几个官员上奏的事件,他也都仅仅是随意的迎合了几句,连个准话都没给。
“蓝大人,陛下今日也不知怎的了,很明显是无心朝政啊。”
看着刚朱元璋刚下朝便匆匆离去的身影,齐泰便笑呵呵的眯起了眼睛,凑到蓝玉身边嘟囔着。
“陛下自然还有重要的事情做,岂是咱们这些官员能够知晓的?”
“更何况,齐大人也一向是日理万机,肯定不会到处打听让自己短命的东西的。”
“对吧,齐大人?”
蓝玉冷哼一声,丝毫不给齐秦留情面。
而最后一句话,更是用了上次在朝中朱元璋敲打齐秦的语气。
自从上次被朱元璋罚了俸禄之后,蓝玉安分了不少。
别的不说,至少那将自己封为座上宾的花楼一类是再也没有去过了。
依着那些谏官的性子,鬼知道自己哪次去找乐子被看到了,会给自己扣上个什么莫须有的罪名。
听到蓝玉的话,齐秦笑呵呵的表情顿时一僵。
蓝玉一番话说完,便头也不回大步流星的离开了原地,留下齐秦一个人吹胡子瞪眼。
齐秦刚刚得知消息——他的老友黄子澄,在尚书房被皇帝给斩了。
他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要知道朱元璋一向最宠信儒士,而黄子澄可是被他亲自挑选去教导皇子皇孙们四书五经的学士。
这其中的恩厚,已是不言而喻。
但是这突然说黄子澄被朱元璋给斩了,他一时间是真的找不出来什么合适的理由。
齐秦思来想去,唯一能够得出的结论,便是朱元璋性情大变,与以往大不相同了。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他什么都不怕,就怕自己这条小命最终不清不白的给丢了。
此时的齐秦和蓝玉因为朱元璋反常的行为各怀鬼胎,但是另一边的朱元璋却是另一幅状态。
他一下朝便迅速的朝着许牧的住处赶去,心中尽是不安。
那许牧说话没个把门的,张口闭口大明兴亡,要是让毛子骧听了这些话,岂不是分分钟得跳脚?
一句先斩后奏皇权特许,一把绣春刀劈天喊地。
这要是正对上许先生……
朱元璋顿时打了个寒战,万一毛子骧真的一个冲动连朱标都没拦住,那他大明可就完犊子了啊!
然而当朱元璋着急着忙慌的跑到许牧的院落时,却被眼前的这一幕给惊呆了。
只见以朱标和毛子骧为首的一众锦衣卫,排排坐在地上围成了一圈,听着许牧讲解。
“这红薯的种植之法啊,和土豆还有些许不同。”
“和土豆比起来,红薯的种植需要选择在晴朗的天气,挖沟起垄,施上肥料。”
“育苗成功之后,将红薯移到温暖并且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
“在这之后,只需要多多注意除草、施肥,以及防止病虫害即可。”
许牧头头是道的讲着,而一众锦衣卫则是老老实实地听着。
“我这里还有一些种子,你们尽数拿去便可。”
全部讲完之后,许牧端起面前的茶盏一饮而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说道。
根据他目前对于这小村庄的了解,这村庄存在的问题倒也还是蛮大的。
村民们目不识丁也就罢了,至少还有像是朱大虎这样好学的年轻人,也并非不可教化。
但是这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技术上。
封闭落后,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外界,甚至就连土豆红薯为何物都不知。
许牧心中清楚,在古代的时候百姓们的粮食有多么匮乏。
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连维持生活都是大问题。
而这村庄的现状,简直跟古时候有的一比了。
“没问题!许先生您就瞧好吧!”
“我们兄弟这就去找块合适的耕地把这土豆和红薯给种了,保证对他们比对自家孩子都好!”
听到许牧的话,毛子骧第一个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沾了一身的尘土,义正言辞的开口说道。
如果说方才在来的路上还对这位传说中的许先生心中抱有怀疑的话,那此时毛子骧已经是满心的佩服。
正所谓士农工商,像是许牧这样的读书人,一向是地位最高的,更何况还是给太子殿下讲课的?
但正是这样一位先生,居然亲自给自己等人手把手的示范该如何种植农作物,其言语中句句都是对吃不饱饭的百姓们的怜悯。
那种仅仅是嘴上说说,道貌盎然的文人墨士,他早就已经看厌了。
但貌似许牧跟那些人丝毫都不一样。
毛子骧和一同前来的几个兄弟对视了一眼,皆是明白了彼此心中的心思。
事关百姓,事无小事。
正如同朱元璋那时给他们嘱托的一样,此事事关重大,万万不可怠慢了。
原本毛子骧还心中存疑,但当他知道这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居然如此可怕时,顿时明白了朱元璋为何这样说。
若是如此高产的粮食作物可以在大明推广,其中影响之巨大,已经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事情了。
“好!我们村子要的就是这样的气势!”
“只要你们年轻人有干劲儿,咱们村子的老弱妇孺们再也不会被当做浪费粮食的累赘看待,孩童们能吃饱饭更是能长得更高更壮!”
“村子的未来,便交给你们几个了!”
朱元璋刚走进院子,便听到了毛子骧铿锵有力的一番话,心中顿时感慨万千,一阵热血顿时上头。
“见过陛……村长!”
毛子骧几人见到朱元璋到来,下意识的就要朝着朱元璋行礼,但都被朱元璋一个严厉的眼神给制止住了。
刚到嘴边的话也急忙吞了下去,他们此时才想起来朱元璋嘱咐他们切记不要暴露了身份。
方才朱元璋的话虽然含蓄,但几人也听懂了。
所谓被当做累赘的老弱妇孺,吃不饱饭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大明当下的现状?
村子的未来,便是大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