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章 初访隆中
    “正是!”徐庶也一脸感慨:“两年不曾到此,景物依旧。”
    刘琦心中一阵激动,当先催马下了山冈,直奔山庄而来。
    来至桥边下马,跨过小溪,穿越竹林,便到茅庐跟前,刘琦亲自上前轻叩柴门。
    片刻院门开处,却是一个童子,见刘琦相貌陌生,却看到身后的徐庶,惊喜道:“元直先生?”
    徐庶脸色微变,忙道:“此乃左将军是也!”
    刘琦抱拳道:“在下刘琦,家父刘表,特来拜见孔明先生。”
    童子摇头道:“将军来得不巧,先生今早便出门访友去了。”
    徐庶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向刘琦言道:“孔明外出,并无定日,恐怕……”
    “无妨,权当我等也来踏春出游了!”刘琦却不在意地摆摆手,四下观望,见左边一片良田,问道:“这便是孔明耕种之地?”
    童子点头道:“这几日翻地施肥,等先生回来,便可耕种了。”
    刘琦走过去看了看,地垄十分整齐,一条条田垄笔直如线,强迫症看了也会流泪。
    转头看到墙角的木犁,“咦”了一声,走过去扶起,仔细观看。
    徐庶疑惑道:“这木犁有何奇特之处?”
    “这木犁未免太笨重了些。”刘琦看了一阵,摇头叹息。
    那童子顿时不悦道:“此木犁经我家先生改造,不但可耕地,还能播种,恐全襄阳乃至整个荆州,唯有隆中有此木犁。”
    这张木犁和自己印象中的不同,犁辕又直又长,接地处像机床一样,虽然加了播种的木斗,但看起来笨重呆板。
    “虽省事,却不省力!”刘琦思索片刻,忽然想起来曲辕犁可能此时还未出现,顿时灵机一动。
    “将军也懂耕作?”那童子一脸不服气,微扬着下巴看向刘琦。
    徐庶也在一旁愣住了,诸葛亮对这些器械机关十分精熟,喜欢搜集各种古籍,经常自己揣摩改造,令人叹为观止。
    这把木犁摆在门口,显然是为了方便其他人来仿制,必是诸葛亮的得意之作,竟被刘琦说得如此不堪?
    “略懂一二!”刘琦微微一笑,问道:“可否借纸笔一用?”
    “请到草堂稍作休息!”童子将信将疑,带着刘琦等人进了院子。
    这座院子十分清幽,松竹绕墙,院中有果树花木,园圃竟是八卦造型,各色鹅卵石铺得一丝不苟,简直就是强迫症的福音之地。
    到了院中一处亭子坐下,另有童子端来茶水,徐庶似乎有些不安,四处张望,偶尔叹息一声。
    很快纸笔摆上,刘琦画了一幅曲辕犁的草图,边介绍道:“将此处改为三角状,前端以铁环连接,方便掌控方向……”
    刘琦画完,看起来像一个根号,只用手柄和曲辕,中间用横木连接,直接减去木床那一大截,十分简洁。
    “这……”童子满脸不屑,想要讥讽两句,却又碍于身份,改口道:“这能耕地?”
    刘琦笑道:“先生精熟器械,回来请他改造制作,一试便知。”
    童子敷衍道:“多谢将军指教。”
    徐庶也看不出这东西究竟有没有用,心想若是刘琦班门弄斧,未免贻笑大方,为诸葛所轻视,请他出山更加无望。
    便道:“既然孔明不在,将军何妨留书一封,择日再来?”
    “也好!”刘琦微微点头。
    并未单独找纸,就在曲辕犁下方写了一首诗,告辞而去。
    傍晚时分,卧龙岗上信步走来两人,一人长袖飘洒,一人青衣长衫,背着行囊,正是诸葛亮和三弟诸葛均。
    回到庄前,童子便急匆匆迎出来,诧异道:“二位主人怎得一日便回?”
    诸葛均笑道:“崔先生不在家中,又值春种,便先回家。”
    童子迎接入门,边说道:“今日来了一位贵客,乃刘荆州之子刘琦,元直先生也在……”
    “元直领路?”诸葛亮眉头微皱,不悦道:“徐庶欲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
    “那刘琦太过年少轻狂!”童子也帮腔道:“竟说先生改造的木犁笨重,竟班门弄斧留下一张草图。”
    “哼,无知之徒!”诸葛亮本走向亭子,闻言微哼一声,拂袖迈入草堂。
    诸葛均倒有些好奇,走过去一看,惊呼道:“二哥,此处有诗一首,正合兄长先前忧民之叹。”
    “念来听听。”诸葛亮在廊下洗手,头也不回。
    诸葛均朗声念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嗯?”诸葛亮转过身来,甩着手上的水珠笑道:“此必是元直指点所作。”
    “兄长,你再看看这幅图。”诸葛均将纸笺拿过来。
    “这是……”诸葛亮正淡然而笑,忽然脸色微变,目光定格在草图之上。
    竟在自己身上擦了擦手,拿过图纸仔细观看,下面的那首诗龙飞凤舞,与水镜山庄见到的笔迹同出一人。
    诸葛均反倒吃了一惊:“兄长,这木犁莫非有用?”
    唯有在见到古籍残篇,十分精巧的机关之时,诸葛亮才会如此失态。
    “马上准备材料!”诸葛亮将图纸塞给诸葛均,快步走向后堂:“更衣!”
    诸葛均愣了片刻,才招呼童子准备,很快院子便摆上木床、斧凿锯推一应俱全。
    很快诸葛亮便换了一身粗布衣衫,青巾裹住头发,变得干净利落,与方才的儒雅气质截然相反。
    诸葛均劝道:“天色已晚,不如明日再试。”
    “先将这曲辕做出来!”诸葛亮是个雷厉风行之人,一旦有决策,便绝不拖延。
    诸葛均无奈,只好和童子帮忙,找来一根相似的木桩开始动手。
    诸葛亮边指点,边说道:“原先犁架经常断裂,若改成三角状,便会稳固许多,又节省许多材料,更便于推广。”
    诸葛均心中疑惑,以前的四边犁架总有一边会变形或断裂,他们想了许多办法都无法改善,刘琦干脆直接减去一边,岂不是更容易散架?
    却听诸葛亮感叹道:“曲辕犁非但去繁就简,还方便省力,耕地可自行掌控,不必再牵着生畜引路。”
    诸葛均有些不信:“偷工减料反有奇效?”
    诸葛亮抚须叹道:“此乃巧夺天工,经此改造,以往耕一亩地,今后可耕三亩,事半而功倍也!”
    诸葛均吃惊道:“如此凑巧?”
    “元直不谙器械,刘琦究竟何等人也?”诸葛亮眉头紧皱。
    刘琦留诗可能有备而来,但改造木犁绝非预先准备,要是临时起意,此人未免太过神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