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五章:褒贬不一的热议
    “如果当初我们对青年导演薛德的评论仅仅停留在孩子般的爱情,这一定义之上,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改一改了。
    电影《斗牛》的出现,或许让我们第一次发现,除了爱情,他的电影,所能表达出的东西还有很多。”
    这是首篇为《斗牛》摇旗呐喊报道,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一场荒诞的写实主义大戏!”
    《时代影视》的特邀专栏中如此评论道:“很难想象,一个年轻的导演会用一种近乎残酷的写实镜头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牛二、九儿、荷兰奶牛。
    三个主演,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一个形象。
    那就是千百年来国人的主体——农民。
    牛二是一个标准的农民形象,他无赖、自私、势利、胆小,但却善良而朴素。
    他可以好好的看养奶牛,只因抵押信重新掉回了他的手中,他无法拿着铡刀杀死日本学生,也不忍心看见村民被地雷炸死,他是一个小人物,他是一个真实的农民。
    九儿是个寡妇,尽管她的戏份并不多,但她身上那唯一的一抹红色给这部灰色调的影片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九儿是以牛二的回忆出现的,零零碎碎,看似毫无关联,却又环环相扣。
    不论是作为外姓人时争取着自己的权利,还是在男人堆中毫不怯弱,甚至喊出‘妇女解放’这一口号,尽管她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种种的种种,看似疯癫,可又何尝不是对生命的礼赞?
    青年导演薛德,成功的塑造出了这样一个鲜活的、对欲望和美好未来充满了希望的农村女人的形象。
    最后再说这头奶牛,这是一头温顺的一塌糊涂的荷兰奶牛。
    就像任劳任怨的农民一样,从来不吭一声。
    牛是不知是非的,对它而言,战争之下,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包括那些日本伤员。
    它从不逃避,也从不知反抗,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但它却知道感情,就像九儿一样,它不会表达,但到了关键时刻,它一定在他身边。
    《斗牛》无疑是今年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
    这是一部反省一场战争,反省一个时代,纪念一种精神,反思一个民族的电影。
    感谢导演,感谢《斗牛》。”
    这篇作者署名为韩无忌的文章很全面的为《斗牛》做了一个总结。也为电影做了很大的推广与宣传。
    《斗牛》首映之后,好评如潮,除了报刊杂志之外,电视上也有了各种各样的新闻。
    《娱乐无极限》是湖·南卫视去年创立的一档节目,其收视率随着节目的麻辣性和趣味性而逐步的提高,今晚的节目便是对《斗牛》的专题报道:
    “青年导演薛德新作上映后立马引发观影狂潮,尽管各大报刊好评如潮,但我们还是准备随机采访几位观影者,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节目中,美女外景主持人拿着话筒守候在一家影院门口,影院内不断有人走了出来,可以看出,放映已经结束了。
    “您好,我想问一下,看完《斗牛》这部喜剧之后,您有什么感受?”
    拦住了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递过话筒赶忙问道。
    “喜剧?你在说笑话吗?我都哭好几回了。”
    中年男子抹了抹眼角,似乎还沉浸在电影中没能走出来。
    “您好,我想问一下,看完《斗牛》之后您有什么感受吗?”
    第二次询问,主持人明显的学乖了,果断的将喜剧两个字给去掉了。
    “感受?没什么感受呀?反正就是觉得有点压抑,我是抱着看喜剧的心理来的,和冯小刚的喜剧想比,差了很多!”
    说话的是个约二十岁的年轻人,他给出的答案与之前的评价完全不同。
    “您好,我想问一下......”
    接下来又随机采访了几个人,每个人给出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或许,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斗牛》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每个人对其都会有着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想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只能由您亲自去电影院一探究竟了。
    好了,最后让我们在电影《斗牛》精彩的拍摄花絮中结束这期的节目吧,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当然,有夸奖的地方必然会有批评,对于《斗牛》的批评声,一点也不比夸奖要少。
    作为薛德最坚挺的反对者,《新民晚报》的主编林海永远不会放过这样的电影。
    只见最新一期的专栏中这样写道:“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对这部电影如此推崇,要知道,这仅仅是一部四不像的胡闹电影罢了。
    首先是剧本的不合理性,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土匪在把奶牛交配完后把母牛留了下来,难道他们认为公牛可以下崽?是他们的世界观有问题,还是导演的世界观有问题?
    其次,整部电影动作滑稽夸张至极,却丝毫不觉得搞笑,特别是灰色调的运用更有种阴森恐怖的感觉。
    最后,这部电影看完后,除了那头十万元荷兰奶牛的乳·房,你还能记得住什么?”
    有一种黑是不分缘由的,林海主编在讽刺薛德的过程中找到了久违的快乐。
    除了《新民晚报》,其他的一些报纸为了博眼球,纷纷将批评薛德放在了头版头条,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报纸的销量。
    批评的内容也无外乎画面过于恐怖,剧情不够合理等等。
    持续了两天,《斗牛》的票房在这样的争议中始终有些不温不火。
    当然,这里仅仅是拿来和《初恋这件小事》相比罢了。
    第三天,一家三流小报上突然出现这样的一条消息。
    “《斗牛》?反革·命影片首次公映!”
    紧接着,这条消息不知为何瞬间流传开来。
    有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次日,各大媒体都纷纷的就一个问题议论了起来:
    “是故意还是无意?电影《斗牛》深度内涵解析!”
    【感谢大家,我不会说我已经找到状态了。后面的内容绝对是你想不到的!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最后依旧是qq群:71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