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四十四章 从点到线,技术实用化,最差
    半个小时以后。
    汪百川、王烨等人等离开防空洞,乘坐汽车慢慢开向了爆炸地点,他们每个人都穿着厚重的防辐射服。
    为了保证安全,距离爆炸地点一公里的时候,他们一起下了车,前面有专业人员做辐射探测,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各种检测。
    等下了车以后,就能看出爆炸的范围并不大,一公里处也只有一些沙尘堆积而已。
    这也是预料之中的。
    他们放置的高压缩氘材料密度很高,但是总计数量并不大,即便是进行充分的核聚变反应,最多也只能达到小型原子弹爆炸的水平。
    更何况,氘氘的聚变反应对环境要求苛刻,根本不可能达到充分反应的程度,否则他们也不会只躲在10公里外了。
    材料有限,反应不会充分,爆炸的威力自然不会太强。
    但是,每个人的内心都非常震撼,他们震撼的点有两个,一个是成功完成点火,另一个就是点火方式。
    “成功点火呀!”
    “氘氘反应……不可思议,应该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实验室之外的点火吧?”汪百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创造了历史啊!”
    “这种点火技术,我们完全不知道点火团队,是在多远的距离实现的点火……”
    成功点火本身就很震撼。
    之前氘氘的聚变反应只是出现在理论中,国内还没有实验室内成功点火的先例。
    这也是很正常的。
    虽然聚变反应的理论内容有很多,普通人查一下资料都能说出很多东西,但是氘氘反应的要求实在太苛刻了。
    所有的氢弹使用的都是氘氚反应,氘氚反应的要求要低的多,反应强度则要高的多。
    在实验室的环境下,想要制造氘氚反应所需条件也是极为困难的。
    一般的氘氘反应都是和氘氚反应一起进行,单独的氘氘材料直接进行反应,至少到现在还没有听说过。
    国内没有实现,国外也大概率没有实现过。
    现在他们能够实现点火氘氘的聚变反应,本身就已经创造了历史,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
    点火方式,则更加令人震撼。
    每个人都很清楚,他们确实掌握了一种很恐怖的技术,竟然能够在远距离实现核聚变点火。
    点火速度也很惊讶。
    其他人不知道的是,汪百川和王烨很清楚,点火指令发出的瞬间,点火就已经完成了,中途几乎没有停顿。
    “如果是停顿,也可以归在网络延迟上……”
    汪百川小声说道。
    王烨深有同感的点头,“指令结束就完成点火,瞬间完成,应该是光速吧?”
    “百分百光速!”
    “这种速度……和我们的判断一样,应该和强湮灭力场有关……”
    在第一次论证会结束以后,他们对于新型的点火技术已经有了判断,从理论上也只能找到强湮灭力场。
    强湮灭力场能大大增加粒子的活跃性,还能微观上挤压原子核、电子等,用来点火核反应再适合不过。
    但即便是有理论上的判断,他们依旧感觉很震撼,因为点火团队并不是在原地制造出强湮灭力场,而是进行远距离的释放。
    强湮灭力场还能释放?
    “要是用这个技术,是不是能够打击其他国家本土的核弹?”汪百川小声的一句问话让两人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想到21世纪最激烈的一场战争--鹅巫之战。
    当时大鹅国和巫国边界就有好几个的核弹基地,和巫国本土距离都不远,若是巫国掌握了这一远程点火技术,岂不是能实现直接引爆大鹅国核弹基地?
    那实在是太可怕了。
    “也不知道点火设备有多庞大,是不是能用空舰运送到天上?在几万米高空,飞到其他国家本土……”
    “然后,对着核基地来上几发……”
    汪百川小声都囔着眼中都有些狂热,王烨则是用力咧了咧嘴,他想想那种场面感觉同样很震憾。
    王烨也好笑的说道,“你怎么不说直接送到太空,当卫星挂上去,都不用飞到本土。”
    “不可能的。”
    “湮灭力场,需要大量的电能攻击,根本无法脱离地面自主启动。不管点火是怎么完成的,最少短时间内,不可能。”
    汪百川听罢有点泄气,他还是反驳道,“现在不可能,不代表未来不可能。”
    “如果真能实现,战略上的优势就太大了。”
    “到时候其他国家的核武储备就不是对外的威慑力,而是给自己安装的致命武器,成了随时可能爆发的炸弹……”
    “还有啊……”
    “王教授,你想想,即便不能放到天上,它能点火氘氘反应,肯定能够让常规核反应变得极为剧烈,如果用在核动力航母上,打击航母的动力室。”
    “那肯定很有意思。”
    王烨跟着仔细想了一下,不由得深吸一口气。
    现在最先进的核动力航母所使用的原料,已经和原子弹的主材料相差无几,材料丰度都超过了90%。
    如果核动力航母内部的核反应堆,突然间勐烈的爆发出来,就可以等同于发生原子弹爆炸。
    到时候……
    航母瞬间变成一个火球,被炸的支离破碎一点都不奇怪。
    王烨忍不住长吸一口气,他和汪百川对视一眼,凑过去小声道,“怪不得上次咱们国家这么强势,什么演习之类的根本不在乎。”
    “看来不止是空舰的新型隐形技术啊,还有这种更可怕的技术,更可怕的武器,对方的航母一旦靠近……”
    “是啊!”
    汪百川说着用力揉了揉胸口,他刚才只是想到就说出来了,顺着思路仔细一想,就发现自己的想法很可怕。
    那果然是超级武器呀!
    但是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兴奋,因为新技术是种花家所有的,他们的心里也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自豪感。
    他们说着的时候,一群人终于走近了爆炸地点。
    整个爆炸的威力确实不大,但走到中心点还是很震撼的,爆炸中心周边布置的胶合板棚,已经被炸到了外围一百多米,而且边缘有了明显烧灼的痕迹,说明爆炸的温度还是很高的。
    一行人中有一个爆破专家,他根据现场的情况马上做出了预估,“爆炸威力差不多相当于200吨的TNT。”
    “等我们拿到无人机拍摄的视频,可以一起做估算。”
    “从周边的情况来看,威力不会超过300吨TNT。”
    汪百川听着点了点头。
    他们布置的反应装置重量超过三吨,但大部分都是外层压缩装置,内部的主反应材料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他对其他人说道,“如果反应能够充分进行,从理论上来说,爆炸威力会超过一万吨TNT。”
    “反应并不充分。”
    “但这正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汪百川说的忍不住笑了。
    核反应不充分是很正常的,就像是常规的原子弹,反应同样会很不充分,一般氢弹的反应充分程度是远高于原子弹的。
    或者说,核聚变反应的充分程度要远高于核裂变反应。
    核武器也是分为三六九等的,最初级产品是耳熟能详的原子弹,它是以核裂变作为主要能量释放方式,主要有枪式和内爆式两种构型,但不管是什么构型,都是利用炸药爆炸压缩铀235、钚239等核装药,使其达到临界质量,从而发生链式核裂变反应,最后瞬间释放巨大能量。
    原子弹的结构相对氢弹而言非常简单。
    一个中等体量国家只要获得足够纯度的核材料,就基本可以保证造出原子弹,因此原子弹也被称为核武器入门弹,但是入门弹就跟入门功夫一样,天生就不可能拥有太大威力。
    如果想要提高原子弹的威力,那么必须不停加装核材料和炸药,然而原子弹内核裂变材料利用率非常低,通常很难超过40%。
    例如,广岛爆炸小男孩原子弹一共装填了64公斤铀235,但是最后真正发生裂变反应的只有约600克,即便是采用了效率更高的内爆式结构的长崎原子弹,其核材料利用率也只是刚刚达到20%。
    目前,全世界威力最大的原子弹,是阿迈瑞肯五十年代常春藤计划中试爆的MK18型原子弹。
    这发原子弹的TNT当量接近50万吨,但是重量却高达7.8吨。
    与之相比,阿迈瑞肯的B83热核炸弹的重量只有不到1.1吨,但是爆炸当量却高达120万吨。
    这就是原子弹和氢弹的差距。
    氢弹内部使用的是氘氚材料,氘和氚发生聚变反应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反应也会非常的充分,爆炸的威力自然就非常大。
    现在,他们进行的是氘氘反应研究。
    氘氘反应释放的能量比氘氚反应低一个数量级,同时反应需求的环境更加苛刻,自然就很难做到反应充分。
    但反应不充分,才具有持续性以及可控性。
    如果把材料放置在一个容器内,反应不充分才能够持续进行下去,否则一口气全部反应完毕,即便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也不再具有持续性。
    可控的核反应,就是要让反应一直持续下去。
    比如,核电站使用的低丰度核反应堆,反应能够持续运行十几年、几十年时间。
    “现在的实验结果,已经接近预期。”
    “大获成功啊!”
    汪百川满是期待的交代起工作,“汇总实验数据。我们回去以后,论证一下材料密度问题,下一次降低材料密度,争取找到反应的临界线。”
    ……
    于此同时。
    F射线实验组也在总结收获。
    他们使用内置微型核反应堆的F射线发生设备,定点完成F射线的释放也可以算作实验范畴。
    从第一次定点到最终的点火,他们总计进行了七次释放实验,同时使用了大量精细设备进行数据检测,也对于F射线的释放距离、时间、强度有了更多更详细的了解。
    总结会议上。
    刘云利说起了数据,“这一次的释放距离为211公里左右,射线是圆柱形态,直径1.13厘米。”
    “释放口射线强度7.8倍率。”
    “从点火反应来看,211公里位置,强度并没有明显下降。”
    “我们以此判断,射线释放覆盖的最远距离超过500公里,对比3号设备提升近一倍……”
    “同时,我们精准的测定了持续时间,为1.192秒。”
    这个数据说出来,廖建国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1.192秒,比最开始不到0.1秒长了十几倍啊!”
    “现在可以肯定,内部能量强度和射线持续时间呈现直接性的正相关。”
    “等会后,大家都做个总结,我们写一份报告上去。”
    其他人都跟着点头。
    刘云利做完了报告以后,则思考起一个问题。
    F射线的释放只是一个点、一条射线,现在又有了持续时间,但持续时间带来的效益似乎也不大。
    如果把F射线看做是一种能量波,而不是纯粹的特殊场力,持续性存在本身,就说明其能量强度大大增加。
    能量强度增大,是否代表能扩大覆盖范围?
    等会议结束以后,刘云利就找到了廖建国,说起了自己的想法,“廖主任,我们释放F射线时,是不是可以试着增大磁场缺口?”
    “什么意思?”
    廖建国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刘云利道,“F射线发现到现在,我们的释放口都是打开螺旋磁场的一个点位,现在内置了核反应堆,是否可以打开两个点位、三个点位,或者论证打开一个小型的弧线缺口,来释放出射线?”
    “这个……”
    廖建国当然无法回答。
    但是他顺着思路仔细想一想,顿时忍不住瞪大了眼睛,“你的意思是,释放出的F射线,可以呈现出一个扇面,而不仅仅是一条线?”
    “对!”
    刘云利用力点头。
    两人的呼吸都不由粗重起来。
    若是能实现‘扇面形’释放,绝对会是F射线发生技术的巨大提升。
    现在的F射线释放就只是一条线,对准目标打击的就是一个点,在延伸也只是一条线。
    F射线释放距离达到几百公里,几百公里外要打击一个点,一击命中的概率太小太小了。
    核聚变反应的点火,也是提前进行F射线释放实验,再把材料放置在固定点位,才能够精准的进行点火。
    换句话说,F射线的实用性并不高。
    如果打开两个缺口、三个缺口,或者论证把缺口设计成一条弧线,释放出的F射线就会是一个扇面,而不仅仅是一条线。
    哪怕扇面的弧度非常微小,两侧直线的夹角只有0.1度,扩展到几百公里外形成的弧长也轻松达到几百米。
    这样F射线的打击范围就从一个点,变成了一个几百米的线。
    如果在进一步呢?
    从微小的弧线变成微小的圆面,几百公里外的覆盖范围,就从几百米的线变成直径几百米的面。
    到时候,命中还是问题吗?
    廖建国思考着倒吸一口凉气,马上道,“刘教授,你这个想法很好,我绝对支持,但具体……”
    “要不,问一下王院士?”
    “对!”
    刘云利和廖建国一起去了办公室,马上就用电脑设备联系起了王浩,他们所用的是保密的特殊网络。
    线路都是电脑直连电脑,并不需要连接外部网络,安全性还是非常可靠的。
    王浩刚得知汪百川的实验成功,即便是在意料之中还是值得高兴的,听完了汇报就准备下楼去逛一圈,结果才走到楼门口就被陈蒙檬喊了回去。
    “射线组?”
    “刘云利和廖建国?”
    陈蒙蒙简单说了一下信息。
    王浩接上了网络以后,就听对面的刘云利说起最新的想法,随后也陷入了思考中,好半天才做出了判断,“你这个想法很好,理论上是可行的。只不过,需要庞大的内置能量支持。”
    “你们已经证明,射线持续时间和内置能量强度正相关。”
    “如果是释放出线、覆盖成面,可以实验试一下,我觉得有可能释放成功,但释放距离可能会大受影响。”
    “至于更进一步……”
    “现在的设备肯定不行,估计要内置高能量源的核聚变才有希望。”
    后面的话,刘云利都没听清楚。
    他脑子里就剩下最前面的‘可行’,马上回应道,“我们这就研究一下看看。”
    “释放距离受影响也没关系。”
    “哪怕只覆盖几十公里,有了这种技术,最差也能用作防空,而且会是最先进的防空利器!”
    刘云利激动的说道,“王院士,F射线技术实用化,就是我们研究的目的之一啊!”
    “现在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