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7页
    一听包三儿琢磨东西,老韩头态度立马就是一变,不但什么都不问了,配合度也上升了一大截。
    “认识认识,那谁谁谁就在他家隔壁……”
    作为这条街上的老人,老韩头的交际网那是相当的广阔,脑子都不带转的,就报出一串的人名来,听得包三儿都快晕了。可偏偏这些人里头没一个是木器行里头的,全是周边人群。
    “没有那木器行里的人?”
    “这不都能用嘛?想便宜这些人都能说上话。”
    这哪儿是说上话的事儿啊,他这是想琢磨人家的车轮呢。算了,还是自己见招拆招吧。
    “行吧,我过去看看再说。”
    看什么看,他人一过去,不用任何人介绍,任何人拉关系,立马就受到了高人一等的待遇。没别的,就因为他是官啊!亲自上门,你说人开铺子的人能不好好接待着?想看车轮?来,一排都在这儿,随便看。
    “这车轮不错啊!”
    确实不错,而且车轴都做的相当有水平,两轮马车的车架子只要加上前头一个车轮和自行车的链子、三角架,分分钟变三轮车。
    包三儿看着这车架满脸都是欢喜,有了这个基础,他做自行车那真是越发的容易了。嗯,就这样,回去就将链子什么的做出来,然后先搞个木车轮的三轮车,让大家开开眼,然后再往两轮的发展,这样看起来就更顺理成章了。
    心里有了成算,包三儿的行动力又上升了一截,转头就开始问价,准备买下来一个看着车轮结实的做实验用。
    “这车架子也不错。师傅,这个多少钱?”
    “用不用做车厢?”
    “不用。”
    “用不用上漆?”
    “也不用,就光一个架子就成。”
    “若是如此,您给十两银子吧。”
    十两?包三儿眼睛都要瞪圆了,这个时期马约莫80两,这么一算,若是带着车厢的,上漆的,完整的马车,岂不是要100两了?这可真是不便宜啊。
    “关键是这车轮,这一般人可做不了。”
    许是包三儿震惊的小眼神太明显,那跟着看了一溜的师傅立马忐忑的解释起来。心下还琢磨,自己是不是报错了。
    没有啊!他还特意往低了说呢,怎么这包三爷就这么吃惊呢?记得他家以前不是也有过车的嘛。难不成以往他家的很便宜?哎呦,那可坏了,要是以为自己宰人可怎么好。
    报价的师傅急的额头都出汗了,急吼吼的解释,差点没将自家成本都背一遍。
    “做车厢还能用些个寻常木料,可这车轮和下头这轴,却不是随便什么木头都成的,价钱就吃在这里。”
    看着人家这样,包三儿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嗯,那什么他也没说什么啊!
    “确实是好料子。看着就稳当。”
    赶紧的赞上一句,将这尴尬扯过去,包三儿握着拳头轻咳一声,从怀里掏出钱来往那东家手上一塞,继续说到:
    “麻烦你,一会儿送我家去。”
    “唉,您请好吧,保证半个时辰就到。”
    总算是没出岔子。师傅抹着汗弯着腰,脸上终于笑出了模样。
    见着买车的事儿了了,包三儿想起了他在家时的计划,假装不动声色的问到:
    “对了,你家木头用的多,那想来对周围的树木也知道的挺清楚。你可知道附近哪儿有杜仲树?”
    “杜仲树?这东西做家具可不如榆木,就是毛榉、红松都比这吃香些。”
    这周围好像没人家用杜仲做家具的吧,这包三爷想什么呢?难不成想用这杜仲树做车子?都是手艺人,怎么这么想一出是一出的,太难为人了。
    “不做家具,就是听说杜仲叶子能制茶,想看看和茶叶有什么不同。”
    “若是如此,您往南走,出了城沿着官道走约莫三里路,西面有个小山坡,那边挺多的。”
    很好,具体地点搞定了,寻找杜仲树的理由、人证都布下了,计划第二步完成。
    包三儿心里高兴,即使人家看他满满都是不理解,他依然感觉成果满满。
    作者有话说:
    根据清代资料,一架马车50两,而清朝时期,因为蒙古马大量输入,马匹价格很低,拉车的驽马只要15两,这么一算,这车架的价格真的很高啊!
    第86章 消息、摊牌
    往城南走一圈,在三五个路过人群眼睛刷一把存在感,然后提留上一筐的杜仲树叶,杂枝回到家里,包三儿先期布局算是凑了个整。有了这么一出,他再研究出杜仲胶那叫事儿?
    知道杜仲怎么被《神农本草经》收录的不?就是因为它枝叶也罢,树皮也罢,稍稍折断便能看到黏连的汁液,那好奇的名叫杜仲的大夫这才取了去,实验出了药性。大夫能因为那黏连的汁液看出杜仲的药性,那作为一个手艺人,因为这黏连的汁液想到胶有什么稀奇的?
    包三儿觉得那是妥妥有出处,有理由,有基础啊!
    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一个赞的包三儿坐在工作室里那真是浑身的通泰,扒拉杜仲叶子的手都舞出节奏感来了。边盘点自己这次带回来的数量,边琢磨着该怎么发酵,怎么淘洗,琢磨着等着第一波杜仲胶出来自己该怎么往车轮上套。琢磨着琢磨着,不自觉的就进入了工作状态。连着老韩头引着秦全福过来他都没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