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东也分到了一颗葡萄干,不是田蓝小气,而是大中小学生加在一起上山的有200来号人。她就是地主,家里也没余粮。
高卫东咂摸着葡萄干的味道,吃的好,说的好,夸奖了一句田蓝:“你现在这样说话不就挺好的吗?别跟以前似的,动不动说话就带刺。”
田蓝点点头,态度相当诚恳:“我想通了,决定换一种眼光看问题。”
高卫东将葡萄都咂摸的没味道了,才咽下肚子。他好奇了一句:“你换什么眼光看?”
田蓝认真道:“虽然你们比起我在宁甘农场的同伴们还有一段距离,但这是你们进步的空间,我应该多看你们的长处。”
吼!大学生差点当场暴走。
他肯定是脑袋被门板夹了,他没事给自己找这种刺激。
他颤抖着伸出手指头,恶狠狠地强调:“你等着瞧吧,看看谁更强。”
结果中小学生落井下石,一群土生土长的崽子还趁机嘲笑他们:“没发现。”
还强哩!连芦苇床都不会做,全都靠他们农场的人动手。这些号称脑袋瓜子特别灵光的大学生,只能在旁边笨手笨脚地添乱。
大学生们被气了个倒仰。这帮货,见利忘义,毫无原则的祖宗。记好了,晚上咱们见真章。
中学生和小学生才不怕他们威胁呢,半大的娃儿们凑到田蓝身旁,老气横秋地安慰她:“你就别伤心了,他们指望不上,还有我们呢。我们肯定不会比你在宁甘农场的知青差。”
说话的时候,那小家伙还拍了拍田蓝的胳膊。
田蓝目瞪口呆,这这这,这闹哪一出啊?这两拨人马是在争宠吗?
妈呀,原来她拿的不是玛丽苏剧本,是后.宫文啊。
这这这,尺度有点大,容易被和谐的。
所以小朋友,请收回你的爪子,赶紧好好干活去吧。
不是要证明自己比宁甘农场的人强吗?那就拿出成绩来啊。虽然莲藕不方便晒成干,但是可以磨成粉。芋头也一样,芋头号称地藕,同样可以做粉。
到时候,姐姐就能把这些寄给宁甘的小伙伴,告诉他们,三江农场也有自己的特色产品。
第43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大夏天的待在山上, 当真快活似神仙,因为凉快啊。皇帝老儿的避暑山庄也不过如此了吧。
虽然大家头顶大太阳在田里干活的时候,也会被晒得怀疑头发由死细胞变成了活细胞, 都能感觉到疼了。但只要你用芦苇叶子编成凉帽戴在头上, 顿时就会凉快许多。
就是不起风的时候,你站在烂泥田里干活, 那冒出来的水也是凉飕飕的,跟井水一个样,根本就不热。
因为这个, 大家干活的积极性尤其高。从天麻麻亮到星星冒出头,都没人偷懒。
当然, 众人如此卖力,也有可能是田蓝搞了恶劣的内卷。她不好好团结群众,竟然居心叵测地将大家分成外来知青和农场子弟两部分, 然后看两边人的进度。
大学生虽然人数少, 可他们年纪大力气也大,自然不能输给小崽子们。
农场子弟本来就人多势众,加上他们也是从小就下地帮忙干活的, 当然不能叫大学生们压一头。
大家憋着劲, 你追我赶, 又是挖沟,又是做垄,忙得不亦乐乎。
沟要挖1米深0.3米宽, 按照田蓝的说法,这种深窄沟可以将地下水位降低差不多半米, 这样水泡不上去, 以后种稻种麦子都不容易烂根了。
除了挖水沟之外还得埋暗管, 这暗管是干嘛的呢?当然是为了让土里的水排出来。暗管要埋0.7米深,据说这样效果好。至于暗管是什么东西?嗐,当然是就地取材,用芦苇杆子啦。
不然你还想指望什么多孔塑料波纹管?开玩笑哦,也得有啊才行啊。
不管东西简陋不简陋,能派上用场就好。
只是大学生们仔细琢磨了一回,感觉更加像高台鱼塘了。大西北的知青们改良盐碱地不也是用了暗管嚒。就是那边是用来排碱的,到他们这儿变成了排水。
算了算了,管不了许多,只要效果好就行。
大家卯足了劲儿干活,每次饭点都得王老师过来三催四请,大家还不愿意动身。
后来王老师被他们搞得没办法,居然弄了辆部队运菜的小车,每天来回把饭给他们送到地头。
田蓝都觉得王老师圣母光环笼罩大地,居然还这样惯着他们。不吃拉倒,全当是给国家省口粮。
王老师笑呵呵的,还好声好气地劝田蓝:“没事,我原本就想出来晃晃的。吃吧,这是新玉米碜,味道肯定不一样。”
新粮和旧粮的确不同,就说玉米碜吧,陈粮吃在嘴里味道有点像石灰水,但是刚收上来磨的,那叫一个香。
部队的司务长在玉米碜里加了酸汤,又放了小菜,配着一半麸皮一半白面的窝窝头吃,可真是色香味俱全。
大家一边吃一边闲聊,个个意气风发,感觉这些冷浸田很快就不够他们改造了。
田蓝刚要呵呵,突然间身后扑棱棱一阵响,仿佛乌云压顶。
旁边的学生们发出尖叫:“毛野鸡!”
田蓝都没反应过来,就感觉长长的羽毛似乎划过了她的头顶。
谢天谢地,这位老兄没有在她头顶上来一泡。
野鸡扑棱着翅膀,钻入了树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