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她逐段介绍文章内容,周围越来越安静,高卫东眼睛瞪得大大的:“你,你看得懂?”
田蓝点头:“当然。改良版的简易暗管排碱,我们在西北的盐碱地改造中已经应用了。”
她话音落下,突然间感觉自己皮肤灼热。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灼灼地盯着她。
高卫东难以置信:“你会英语,你的英语水平这么高?”
现在中学生一部分学英语,一部分学俄语,但基本上是皮毛,尤其前者。她不过是个初中毕业生,她怎么能够看懂英文文章?尤其这文章里面夹杂了大量专业词汇,普通的英文字典都难以应对。
田蓝看众人亮得跟灯泡似的眼神,恍然大悟,呀,原来他们的点在这儿。他们是外语学院的学生。
自己还蹦哒来蹦哒去的,试图在农学专业上打败他们,好让他们彻底折服。
但人家真正骄傲的点根本就不是农业生产知识啊。
田蓝挺起胸膛,一本正经道:“当然,其他的不好说,农业方面的英语我还是掌握了一部分的。世界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必须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才不至于闭门造车,被人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还不知道。像暗管排碱,我也是跟国外学的,西为中用,才能不断进步。”
她抬起眼睛,环视一圈,脸上的笑容愈发真诚,“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可以为大家逐一翻译这本杂志上的文章。”
哈哈,人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姐就不信你们不上钩。
第42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三江农场的农学夜校就是从一本英文农学杂志开始的。
田蓝先是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文章内容, 然后又趁机暗搓搓地夹带私货,自己编写相关内容,以让大家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方式, 疯狂输出。
刚开班的时候, 过来上课的只有这群大学生。后面进行了不到一个礼拜,就有中学生也跟着跑过来了。
倒不是大家求知若渴, 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谁还不了解谁呀。假如没老师看着单凭学生的自觉性,你指望他好好学习?做人还是要直面惨淡的人生比较现实。
大家之所以跑过来, 是因为小礼堂的环境好啊。左右窗户一开,过堂风一起, 哎哟,那叫一个凉快。
在夏日炎炎似火烧的三江平原,大晚上的有这么一处纳凉圣地, 实在太棒了。
事实上其他农场职工也想进来乘凉, 但现在虽然搞文化运动,可广大职工对于大学生还是有本能的畏惧,或者说是对知识的敬畏, 总不好意思打扰人家读书人。
于是能够厚着脸皮堂而皇之跑进来乘凉的只有中小学生了。
田蓝才不管他们是来干什么的, 来了就是她的人。来了就不准调皮捣蛋, 来了就必须乖乖坐在位子上,听姐姐上课。
听不懂英语没关系,那就好好听中文。姐姐会用中文再仔细讲一遍的, 谁不认真听讲,喊你起来回答问题, 你牛头不对马嘴。那么对不起, 自己站墙角。
对, 你没听错,就是站着听课。省得你小风一吹就打起盹来,直接把课堂当成了卧室。
即便她如此凶残,广大中小学生还不敢呲牙。因为无论搞运动还是搞活动,大学生们都能直接碾压了他们。农场的小孩还不敢逃跑,因为只有待在小礼堂上课,他们才能免于晚上还得帮家里干活的命运。
比起大晚上的满头汗不停地干活,显然是坐在小礼堂里吹清凉的晚风舒服多了。
中小学生们跟着吹了一个礼拜的晚风,上瘾了,舍不得走。
可是田蓝的课堂却要转移阵地了。
为什么?
七月暴雨天气过去了,大家也种完了稻子,栽完了空心菜,没有继续留在农场的迫切必要了啊。
况且雨都停了,你们还不上山赶紧去改造冷浸田吗?难不成你们放弃了这一季的麦子,准备等明年春天再种稻子吗?
不能,坚决不能。
虽然大家打赌打输了,也吃到了南瓜和蜜瓜,但大学生们是有自尊心的,他们还记得自己说过的话。
改造冷浸田,为整个三江农场增加万亩良田。
八月烈日红似火,刚好方便新翻的垄田好好晒晒太阳,等到十月份可以播种小麦。
大学生们是干净利落,连新修好的营房都顾不上住一天,直接收拾了东西出发。
中学生和小学生们却傻眼了。他们走了,那自己怎么办?不用上课了,家里肯定会抓着他们大晚上也要干活的。
这群娃眼睛珠子咕噜噜转了一通,立刻有了决断。他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伟大领袖所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真谛,决定要深入学习农业知识。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
大学生们集体想翻白眼。瞧瞧这帮崽子,瞎话张嘴就来。他们还好好学习农业知识呢,一个个分明就是冲着果干来的。
这果干从何而来?当然是宁甘农场。那帮知青也不晓得对三江平原有什么误解,啥东西都给田蓝寄。
就说这果干吧,回回都是一大包。三江平原好歹是鱼米之乡,难不成还少了她一口果干吃。
好吧,其实是真的少。
倒不是三江平原种不了果树,而是现在实行的是集体经济,山上地上种什么东西都是计划好了的。
在以粮为纲的时代,在林木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的时候,水果作为非必需品,还真没多少生长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