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阿哥之所以坚持上折子,一方面确实觉得那些书籍缺失了可惜,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这个差事的灵活性。
他完全可以把自己需要搜集的东西带回府里来做。
菀凝道:那敢情好啊,有用得着我的地方你尽管说。
修古籍与朝政无关,菀凝也不怕别人说她涉政。而且她自认为自己的字写得还不错,帮忙抄录个书籍、整理一下,还是能做到的。
说道这里,她又想起一件事,我记得你说过很多人不去学堂除了交不起束脩,还有一个就是买不起书籍笔墨,你说咱们办个义学怎么样?嗯,就是咱们出钱,给一些上不起学的人让他们免费学习。
或者咱们也可以弄个书斋,多拓印一些史书典籍,还有其他比如与百姓有关的书籍,然后放在书斋里让他们看。当然,这个也是不收费的。
怕三阿哥觉得自己的想法天真,她又道: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具体的我也没想好,也不知道成不成。
有这个想法,也是因为三阿哥无意间的一个感叹,他说官宦人家的孩子想要什么太容易了,相反那些贫民学子比较艰难。而整个大清人口最多的恰恰就是这些人。如果让这些人都能读上书、识个字,大清的发展肯定不一样。
三阿哥说这个的时候浑身散发着异彩,可见内心对它的在意。当时菀凝就有了这个模糊的想法,只是后来三阿哥去打仗,她又生了孩子,事情一多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今日三阿哥提起修书,她才想起来。
感受着三阿哥异样的眼光,菀凝不自在的摸了下脸。怎么,我脸上有东西?还是我说的不行?不然干嘛这样看着她?
三阿哥搂过她用力的亲了一口,不是不行,是太行了。说完他又有些愁绪,只是这样一来咱们要节俭一些了。
不管是建书斋还是学院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三阿哥有野心,如果真要这么做,他希望整个大清都能有这样的义学、书斋。
如果花费就更高。
菀凝不在乎道:这有什么,咱们府上人少,我还有庄子,实际上也花不了多少钱。
硬要说花费最大的就是人情往来与房舍。房舍好说,就算孩子们长大了,内务府也不会不管。人情往来这边也简单,她是皇子福晋,需要走礼的也就是宗室这边,顶多加上一些朝中重臣,比如赫舍里家、佟家这种,其他的完全可以不必理会。
她狡黠一笑,再说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咱们没银子,汗阿玛、太子他们能没有?您可以拉他们入伙啊。
三阿哥大笑出声,真不愧是我的福晋,跟他想到一处去了。
书斋这个无所谓,义学办得好是件很能凝聚民心的事情,作为一个对皇位不感兴趣的人,三阿哥可不打算沾手这东西。
他原本的打算就是把这事儿告知太子或汗阿玛,忽悠他们跟他一起干。
却不想自己跟福晋如此契合,连想法都是一样的。
菀凝得意的道:这有什么,跟着你这么久,我还能没点眼力见儿?
大概是习惯了三阿哥这种走一步看三步的性子,菀凝如今思考问题也受到他的影响学会了往后看。
名头这东西菀凝是无所谓的,她看的是实际行动。世人常说的人在做天在看,还有他们妖族所谓的天道,不都是按照实际行为?
行,既然是你提出来的,没事的时候你就琢磨琢磨,等咱们理清楚了,我就去找汗阿玛。
难得见菀凝对一件事感兴趣,三阿哥很乐意把这件事交给她。
第134章
菀凝的日常又增加了, 出了每月初一十五入宫请安、照顾三胞胎,她每天绞尽脑汁的在想义学与书斋的事情。
义学工程量比较大,而且办好了能提高在民间的声望,菀凝不想当靶子, 所以暂时先放下, 她主要弄书斋的事情。
在她的设想里书斋不仅要服务考科举的男子, 还应该开放给女性,让女子都能看上书。所以这个设计尤为重要。
不过她也知道大清女子地位底下,让女人读书这个事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当务之急还是应对男子科举做个专门的书斋。
菀凝点头,她在宣纸上写下这一点作为首要目标,然后把义学与女性书斋几个字在下面,作为次要目标。
想到女性书斋, 她忽然想起其实也可以办个女学。专门供女子读书以及学习生存技能的。
读书可以明智,而女子有了生存技能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甚至提高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是不可能。
菀凝见过很多女子就是因为自己赚不到钱, 面对男子的打骂都不敢还手。
假如她们能养家或者只能养活自己, 是不是就能有底气与这样的男人抗衡?
想到此处, 菀凝把她也写在纸上,作为未来办书斋的参考。
她想,假如将来真的能开个女学, 她一定要好好教导那些姑娘们,让她们学会对男人说不。
三阿哥见此道:你这个我觉得不太现实。诚然让女人读书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世界发展这么多年都是男人说了算, 以男为天早就刻在她们骨子里。乍一听这个,别说男人恐怕女人自己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她脑子有问题,难听一点说不定还会有人怀疑菀凝想要谋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