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8章 幻运算和内存
    =高性能计算=
    算法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纯串联算法,一种是纯并联算法。
    纯串联算法,就是整个算法具备先后顺序性,前面得出的结果,是后面运算的参与因子,比如(499979开499973次方)乘以499979的结果再乘以499927分之499943,前面的运算没有得出结果时,后面的运算就只能做预处理(把非纯串联的算式运算出来,比如在计算499979开499973次方的同时,也可以计算499927分之499943)。
    纯并联算法,就是整个算法并不具备先后顺序性,比如阶乘,升阶次方,降阶次方……,算法本身可以拆分成很多个小算法,然后使用多个运算单元进行运算。
    高性能计算,就是尽可能避免使用串联式算法,而尽可能使用并联式算法,这样才能避免因为算法的原生属性,导致硬件资源的浪费和运算速度的限制,当然这只能说是软解决,治标,本质性还是需要研发出单核心更高的运算频率,这才是硬解决,不怕串联算法,治本。
    =特殊运算猜想=
    按照运算和内存的硬件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运算要求高,内存需求大(比如理论核试验,生物基因运算,非单一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处理→也就是说不存在一种人工智能通用于大数据,各个行业的专家设计属于自己行业专属的专用人工智能)。
    2:运算要求高,内存需求小(比如人工智能决策,最终决策是搁置,确认可以,确认不可以,确认要禁止,确认可以无作为→静观其变,最终结果不要求有怎样大的内存,只是运算过程???大量的算法参与其中)。
    3:运算要求低,内存需求大(比如数据搜索,数据检索,本身并不需要大量的运算,基本都是同一运算过程群发到所有内存相关的处理器上,然后进行处理,比如时间同步的直播,点播收发服务器)。
    4:运算要求低,内存需求小。
    第四种相当于个人电脑层面,而其他三种则属于大数据应用的常规局面。
    如同可以用运算来替代内存需求→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那么对应的,有没有一种使用内存来替代运算需求→运算能力不足时,把队列列表存储到内存中,然后等到闲暇时再进行运算?
    按照处理器的发展方向,可以先研究各种算法的专用硬件,比如加减法计算器(没错,就是计算过程硬件化,然后把每秒运算次数提升上去,比如每皮秒运算千万亿次加减法),然后是乘除法计算器,无理数运算专用计算器,数组阵列运算专用计算器,三角函数专用计算器,统计计算器,进制转换计算器,以此类推到所有类型的通用计算,然后采纳一些应用较为广泛(取其量之大者),以及一些经典的专用计算(取其质之高者)。
    先不考虑大小,先做出来,避免因为大小的限制从而影响其可维护性,可技术升级性,然后再考虑等比例缩小,如何做到越来越小。
    当然了,也可以同台竞技,一个团队专门研究和大小无关的大处理器(立方千米级处理器),一个团队专门研究和大小有关的小处理器(低于立方厘米级处理器)。
    →作者:感觉以后会有覆盖整个天体表面积的脱壳式的处理器设计,那时候,960万平方公里为一个基准单位咯。
    如果什么不是问题,那么什么都不是问题(一门不出何以通达世界)。
    不管什么是不是问题,另一些方面都不是问题(不存在互为前提)。
    只有什么不是问题,才能发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