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50章 秦二世的传声筒(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在秦国废除了严刑峻法之后,这种做法在秦吏中静悄悄的流行开来,没有伤皇帝的面子,也没有违背秦律,还起到了让庶民听话的效果。
    这些人吃了秦人给的苦头,一个个都乖巧的很。
    于是乎,白天的时候, 郡、县、乡里都安静的很,可到了夜间,官吏回府,将士们回去营地。
    只是这些新旧冲突的利益群体,会在夜间举起火把,双方扛着锄头、提着利剑,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奔着打架,而是抢着挖地窖、挖水井, 挖了地窖,那就是确定了宅基地;挖了水井,那就是确定了田野之间的界限。
    如果双方起了冲突,那也只能动拳脚,不能持械。
    这些人打来打去,虽然还是弄得鼻青脸肿,总比缺胳膊少腿行,若是次日被人问起,也只说是磕着碰着了。
    在三四月之交,直到整个五月结束之前,大河流域两岸的人,每天夜间都是这样过来的。
    秦国的将士官吏们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非但知道,还暗暗默许他们自己以这种方式解决。
    赵地的老旧豪绅虽然愤怒,可是漫天飞舞的新令被到处张贴,他们也没有办法。如今是只要认识字的人都能知道皇帝发布的每一条命令。如果他们殊死抵抗,用不着秦二世派兵动手, 第一个搞死他们的人,就是曾经手下的佃农。
    很多事情的发展往往都会走向两极,当得利的群体展露笑颜,那么失利的群体就要黯然神伤,默默流泪。
    大河滔滔不绝,奔流向东不复还,两岸的山林、田地、百姓都被他们抛在身后。
    住在河岸边的百姓,听着溪流淌过的声音,睡的格外香甜。
    整个大秦帝国的北方,在二世三年三月之后,就处在一种极度喧嚣的状态下。
    砍伐树木的叮叮哐哐声,烧灌木丛的火声,开河道挖水井,修建房屋的声音。
    马蹄声不绝于耳,战车也轰隆轰隆,车轮滚滚。
    战争结束了,许多废弃不用的战车反倒成了修建房屋的运输工具。
    让这些秦人诧异的是,这些庶民平日里看着一個个无精打采,如今为了捯饬自己的地, 却肯不眠不休的劳作。
    等到六月时节, 天气炎热, 将士们也纷纷退了回去。
    这些人, 是自愿回去关内的老秦人。不同于新秦人,他们是离家数十年的儿郎,如今能回到家中,自然是阖家团聚。
    还有一层意义就是,关内的家底几乎被修建皇陵、修筑驰道、以及诸多大工事给掏空了。秦国内部也损失了诸多劳力。
    一个家庭对外需要应付繁重的苛捐杂税,对内家中却没有足够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关中的田亩有荒芜的情况,关内的情况则更为严重。
    而且这些消息还不能放出去。
    只是等到驻地大军回到老秦国国内,已经是六七月了,虽然没有能赶上春种,但是赶上了秋收。
    当赵地大量的人员涌入的同时,秦二世却派了王氏三兄弟负责一项工程。
    继续修建秦赵之间的道路,同时还要增设中转驿站,方便来回的休息。
    整个关中关内,上上下下都很忙碌,但是百姓却少有怨怒,这一年的秦国,在秦一统天下后的历史上被誉为“开治之年”。
    这一时期的秦国,各种交通方式都被允许流通,水路交通得到极大的发展。
    道路修建好之后,自然也涌现了新的交通方式。
    新式的马车涌现在秦国的大道上的同时,关中流行起来了骑马,有了马镫马鞍,骑马似乎不算是什么困难的事。反而因为单人单马方便快捷,使得骑马比笨重的战车还要更受欢迎。于是养马成了有权有势人家的爱好。
    最难得的是,一种木制轨道车在天下各地开始流传。
    这种木制轨道车最适宜安放在粮仓之内,用于输送粮食。
    有些宗族,他们虽然在法律上分了家,可是他们的粮仓需要存放在坡道上,便于驻存和通风,他们需要这种轨道车。
    虽然建造的长度和精准度远不如关内皇室工匠打造的,但是已经可以应付日常需要。
    值此之时,秦国又推行了翻车——即水车,用于灌溉农田。这种水车专门用于将水从低的地方浇灌的技术工具。
    它一经出现,就开始迅速的沿着大河流传。
    在落后的战国末期,生产力技术本不该推广发展的如此迅速,可是在这个时代生活的人们,他们都很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纸张。
    原本一本书的内容,要刻成一马车的竹简才能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但是现在,一本书的内容,可以写在一个薄子上,揣在怀里就可以带走。
    一个器物的模样,原本要靠人比划口口相传又或者是做石刻,做帛画才能复制,但是现在,有了纸张,只需要画在纸张上,就可以折叠揣在褡裢里传给别人。
    从前一户农家里有一卷竹简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如今,家家户户里却可以做到最起码每人家里都备有纸张。
    这仰赖于秦国有着发达的技术,庞大的工匠群体都聚居在咸阳城里,秦国将他们的名字刻在工部的籍册名单上,每种技术都会被记录下来,每样精湛的技术品也会被画下来。
    在秦国,士人地位最上,紧接着就是这些工匠,随后才是商人,最末还是农人。
    即便皇帝再怎么明令宣布,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地位,可是法律贱商人,商人早已富贵,既然富贵,如何又会被人看低呢。
    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千百年来都是这样,越强行这样规定,反而弄得士人、商人、工匠纷纷都去买卖土地,何况只是大治第一年,二世还不想动这个秦人心目中的等级排行,现在二世在寻求大秦帝国的另一条可行性道路。
    秦朝,究竟是封建时代的开端?还是仅仅是皇帝制度的开端?
    大秦帝国的百姓日后到底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目前来看,扶苏是唯一能做出正确选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