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588:一起去见宁彦凡(4更)
    307寝室的小伙伴们也相信着夏晓兰。
    夏晓兰并不知道小伙伴们背后的议论,和她们对自己的信心。但她和季家叫板后,收到的善意已经很多,出乎意料的连宁雪都支持她,夏晓兰也在心里列了个“5年计划”。
    在本科毕业时,她应该做到哪一步?最好是已经让季雅跪到长安街道歉了。
    发展的脚步太慢,夏晓兰准备等西单的店开起来,用‘蓝凤凰’两家店面作抵押,找伍行长撸点贷款。
    以前是觉得慢慢来没关系,现在夏晓兰想要钱生钱。
    季雅不就向往美国的生活吗?
    等季雅回过神来,夏晓兰都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华国搞出一摊事业了!
    找伍行长贷款的事夏晓兰比较有信心,谁买国债券,伍行长就给谁发放贷款。夏晓兰出了店面能抵押,还有什刹海的四合院呢,伍行长亲眼瞧见买的,抵押个几万块没问题。
    年底商都服装店的分红,夏晓兰估计一次能有5万以上,加上手里的一点钱,先把西单的店开起来。再用西单的一家店和四合院做抵押,夏晓兰能从伍行长手里贷款,又能再开一家店。
    只靠在西单开家服装店,赚钱的速度太慢了。
    偌大一个京城,哪怕一口气开10家服装店,这个市场也是填不满的。
    南方沿海地区都时髦起来了,首都人民的服装消费,潜力还大大可挖掘。京城不是没有好东西,进口货哪样找不到?但那些好东西得花外汇券,对老百姓来说一点也不亲民……夏晓兰准备卖的衣服当然也不便宜,但不用花外汇券,有钱就能买。
    本小利大的生意不少,就看能不能抓住,就像夏子毓之前搞得“补习班”,夏晓兰觉得路子也没错。
    看看后世的新东方,06年的时候就成功在美国上市,教育培训机构做成这样,难道不是成功?
    夏晓兰重生前,2016年新东方的年度财报显示全年营收近15亿美元,上百亿华币的营收先不说利益有多少,搞教育培训机构是有巨大影响力的。社会知名度,国人认可度,可比房地产公司之类的企业名声好。
    “补习班”大有前途,新东方的创始人最初可是从语言培训入手,90年代初期,出国热潮越演越烈,新东方的创始人专注英语培训,是顺势而为。
    夏子毓搞得那个补习班,杂而不精,请几个京师院的学生就能搞定高考补习了?
    要换了夏晓兰搞,自己先要把“高考”给吃透,京城那些好高中里的骨干教师那么多,不请他们,却请自己都半懂不懂的京师院学生?学生补课不见得便宜,骨干教师也不见得多贵,谁叫这年头的老师的工资也不高。
    夏晓兰一路骑着车,都觉得这是个好商机。
    心里越想越生气,多好一个市场,却被夏子毓那颗老鼠屎搞坏了一锅汤。
    现在夏晓兰也不敢顶风作案,“补习班”被打压了下去,有人为的因数,还有市场的缘故。
    好好一个赚钱的点子,单纯用来赚钱不行吗,夏子毓是既想用来赚钱,还想用补习班给王建华赚名声铺路……这两种目的根本是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夏子毓太贪心了!
    只管闷头扩张,也不想想能不能管理过来。
    要没有夏子毓的补习班把名声搞臭了,夏晓兰想到自己进入了“英语竞赛”的决赛,要再拿个名次,其实可以复制下新东方的模式搞搞英语培训的。
    罢了,市场还不够成熟。
    新东方是顺势而起,90年代初,人们的工资和收入已经涨了,现在才84年的年底,哪怕英语纳入了高考,会专门学习它的毕竟是少数。
    夏晓兰想来想去,80年代比较赚钱的还是服装业,这条路她是没有走错的。
    家电也赚钱,就是本钱大。
    一件衣服进价多少钱,一台电视机进价又是多少钱?
    一路到什刹海时,夏晓兰已经把脑子里的思路理清楚。于奶奶和刘芬还没出门,夏晓兰把宁雪的意思转达,于奶奶一开始不太想见,后来又改变了主意。
    “不用等他来,老婆子又不是啥大人物,我去见他吧,你上午没课?”
    夏晓兰点头,“是没课,下午才有课。”
    “那你就陪我去一趟宁家。”
    学建筑的,在国内就绕不开宁彦凡。
    宁彦凡年轻时在北平求学,后来留学国外学建筑,在建筑这个领域钻研了几十年,名声赫赫的,夏晓兰跟着去见一面不吃亏。
    要没有于奶奶带着,宁彦凡见一个建筑系的菜鸟做什么?
    华清建筑系,那也是被宁彦凡虐过的,老爷子资格实在老,学生都能当建筑系的教授,夏晓兰还能拒绝去见这样一位建筑领域大佬不成?
    别说84届的建筑系新生,换了本专业高年级的有这个机会,那也要把夏晓兰给拽开,换了自己上的。
    什么校花不校花,到这种时候,长得再好看,也不如和大师近距离交流几分钟有价值啊。
    知道夏晓兰要一起去,宁雪同学一点也不意外,于奶奶年纪大了,有个后辈跟着很正常。
    宁雪也不知道夏晓兰和于奶奶什么关系,但她爷爷对待于奶奶态度慎重,宁雪也不会怠慢。到了宁家,宁彦凡就站在门口等着呢。
    一别多年,还能见到故人,宁彦凡也很高兴。
    “于师妹,早知道你肯离开商都,我一定早请你来京城做客。”
    于奶奶喃喃道,“京城有什么好,狗不嫌家穷,商都才是我的根。”
    商都是于家的根,所有于奶奶守着老宅子不肯走,生怕于家人回来找不到家在哪里。宁彦凡十分唏嘘,这些年他也在帮忙打听于家人的消息,却如石沉大海,一无所获。
    于师妹晚景凄凉,现在能有人相伴,有没有血缘并无关系,宁彦凡的语气很是和蔼:
    “你就是夏晓兰吧,和宁雪是同学,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缘分。你想不想去参观下我的工作室?”
    宁彦凡的工作室?
    学建筑的,都对宁老的设计感兴趣,宁老还高产,现在依旧奋斗在设计第一线。
    “那就打扰您了。”
    两个老人家多年不见,许是有私密话要说,夏晓兰很爽快表示想看工作室,宁雪自然就是导游。